清研智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7大舉措
研究當前智慧城市領域的發展情況,發現做到這七點讓這些城市脫穎而出。
布拉格、曼徹斯特和墨爾本等城市使用智能垃圾桶,當垃圾桶裝滿時,會通知垃圾收集中心。在邁阿密、愛丁堡和雅加達,可以根據實際照明需求自動調暗和關閉的聯網路燈。洛杉磯、漢堡和北京的市民可以在街上為電動車充電。
盡管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全球智慧城市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各城市的智慧城市發展階段明顯不同。走在前列的城市包括巴塞羅那、阿姆斯特丹、新加坡、紐約、舊金山、迪拜、哥本哈根、首爾、東京和阿德萊德。
經過總結發現,建設成功的新型智慧城市需要做到以下七點:
1. 關注城市的整體發展
成功的智慧城市往往考慮整體性,將新的和之前的城市應用和基礎設施整合到同一系統中,以對城市做出完整了解。
整體的未來智慧城市計劃側重于開發一個通用的IT基礎架構和平臺,這些基礎設施和平臺可被多種智慧城市應用進一步利用。這與只專注于某一特定應用領域(如移動性、能源、治理)的解決方案形成鮮明對比,后者的解決方案往往以孤島方式運作,限制了已部署的IT基礎設施在其他領域的潛在可重用性。通常情況下,這些整體項目涉及使用一個集中的管理軟件即智慧城市平臺,以全面了解各種智慧城市應用。
2010年,里約熱內盧市建立了提高城市應變能力的運營中心,監測和控制城市的日常運作,整合涉及里約日常工作的多個公共實體,并管理危機和緊急情況。自成立以來,里約運營中心為城市和市民帶來了諸多好處。提高了城市交通等領域的管理效率。能夠自動識別交通事故,并迅速向事故發生地派遣救援隊,應急響應時間縮短了30%。在抗擊登革熱蔓延方面也發揮了關鍵作用。根據對病例的地理分析,確定感染率最高的特定地區,實施預防措施。
2.?以市民的需求為導向,讓市民成為智慧城市的共同創造者
成功的智慧城市以市民為導向,發展基礎設施,讓市民成為未來城市的共同創造者。在城市中建立物聯網生活實驗室,讓市民、學生、研究人員和企業在真實條件下創造和測試智慧城市的想法和應用。
這些城市實驗室通常由城市中的一個特定區域組成,該區域要么具備物聯網功能(如阿姆斯特丹物聯網實驗室),要么劃定小規模部署和測試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不受任何監管限制(如哥本哈根街道實驗室)。
在哥本哈根,開發者可以向該市的街頭實驗室提交測試其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請求。一旦被接受,哥本哈根街道實驗室將提供全面的協助,將解決方案安裝并連接到現有的基礎設施。此外,哥本哈根街道實驗室還為開發者提供必要的許可,并獲得使用該解決方案的市民和行業專業人士的反饋。
成功的智慧城市還開發了參與式平臺,讓市民能對當地的政策提出建議和投票(例如巴塞羅那的Decidim平臺、首爾的mVoting平臺)。這些平臺使城市能夠傾聽市民的意見,無需進行傳統的成本高、耗時長的調查。截至2017年3月,通過首爾mVoting平臺投票的提案有4404項(其中88.3%由市民提出,其余11.7%由官員提出),其中181項成為首爾的政策。通過mVoting,市民能夠參與到各種城市決策中,從某些城市公園是否應該指定禁煙區城市生活問題,到如市政府年度預算的某一部分用在哪里的重大的預算決策。
3.?與國家的舉措相結合,納入智慧城市計劃
成功的智慧城市往往將其舉措與國家舉措結合起來,納入政府的智慧城市計劃。政府的智慧城市計劃通常會伴隨著政策和立法,以促進其發展和實施。
2014年,新加坡的智慧城市舉措被納入政府的智慧國家計劃中,以打造數字化經濟、社會和政府。為了實現全國性的智慧城市項目,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些鼓勵創新和研究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通過國家研究基金會等機構對研發進行投資,建立測試平臺和試驗,共同啟動創業加速器,以及監管改革等。
4. 未來的智慧城市計劃具有長期性
未來的智慧城市方案具有長期性。實施具體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不應僅僅著眼于解決某一特定目標(如改善城市交通),而應著眼于實現智慧城市的總體愿景。
哥本哈根的智慧城市戰略有五個重點領域:健康、交通、能源、智慧公民和智慧學習,目前正在制定許多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其總體目標是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并在2025年前使哥本哈根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碳中和的首都。
5. 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智慧城市的重中之重
成功的智慧城市會優先考慮環境的可持續。降低城市的碳排放水平和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
巴塞羅那和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已投資擴展和管理電動公交車隊的充電基礎設施,以適應未來的智慧城市的發展。同樣,東京也提出了低碳共享出行計劃,以減少每年的碳排放。
6. 政府和企業通力合作,共同促進智慧城市發展
鑒于政府預算的限制,成功的智慧城市往往會鼓勵和促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即PPP模式。PPP為智慧城市項目提供了許多好處。它們使政府部門和企業之間可以更加平衡地分擔風險、成本和收益,從而減輕了城市預算壓力。PPP進一步減少了項目對市政預算的依賴,從而提供了長期投資機會,以支持更廣泛的智慧城市項目的規劃和實施。
杭州市提供了一個成功的PPP的例子,當地政府、阿里巴巴和其他13家公司之間的廣泛合作推動了該地區的智慧城市發展。
7.免費向公眾開放城市的數據庫和平臺
免費向公眾開放城市范圍的數據庫和平臺,是未來智慧城市的另一個首要任務。
事實證明,免費提供城市數據集可以為城市帶來許多好處,包括通過公民參與改善城市服務和政府運作,以及出現新的數據驅動的商業模式。此外,開放數據計劃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們通過讓市民和企業利用關鍵數據創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來刺激創新。
首爾創建了開放的數據廣場平臺,使第三方開發者和研究人員能夠訪問各種城市數據集。同樣,哥本哈根也創建了開放數據的在線門戶,可以自由訪問城市的關鍵數據。
作者:Fernando AlbertoBrügge,清研智庫李梓涵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