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庫 | 縣級未成年人保護機構設施建設將重點推進!
本周全國民政工作有哪些工作亮點和熱點,我們一起來看!
宏觀政策
民政部將重點推進縣級未成年人保護機構設施等建設
6月8日,國新辦就未成年人保護相關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介紹未成年人保護相關工作情況,并明確下一步將開展以下重點工作:一是加強重大問題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工作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開展基礎性、前瞻性、針對性的研究,為領導小組的決策提供支撐;二是完善政策法規的體系,推進跨部門、跨領域、管長遠的相關規劃、政策、措施加快形成,以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司法解釋、地方性法規等配套銜接的法規體系;三是強化基層工作力量,推動各地區、各相關部門,特別是基層一線加強機構和設施的建設,加強人員力量的配備和培訓;重點推進縣級未成年人保護機構設施和鄉鎮(街道)工作站的建設,四是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持續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宣傳活動,部署開展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創建,開通未成年人保護熱線,增強全民優先保護未成年人的意識。
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
6月8日,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該辦公室成立后制發的第一個文件。《意見》明確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總體目標:到2025年,上下銜接貫通、部門協調聯動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制機制基本形成,制度體系逐步健全,與未成年人保護法相銜接的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工作力量有效加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案件發生率明顯下降,全社會關心關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氛圍顯著增強。到2035年,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人口發展戰略相匹配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系全面建立,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成為各部門、各行業和社會各界的行動自覺,成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顯著標志之一,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得到更加充分保障。
為實現上述目標,《意見》在重點任務部分,圍繞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六個方面,提出了25條工作要求,均是圍繞《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有關法律條款的細化、實化,針對目前工作中的短板問題提出的操作性措施。
社會救助
陜西省印發《2021年推動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十項重點任務的通知》
近日,陜西省民政廳印發《2021年推動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十項重點任務的通知》,進一步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增強社會救助的及時性、有效性。《通知》明確了推動各地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政策措施、規范特困人員認定和低保審核確認流程、全面下放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開展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適度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標準、扎實開展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做深做實“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加快建設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和數據庫、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加強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等十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任務。通過加大政策創制、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式,推動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確保困難群眾受助更加及時便捷。
河北省印發《關于做好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實施方案》
日前,河北省住建廳、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十四五”期間河北省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實現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保障率100%,所有農戶不住危房。保障對象包括農村易返貧致貧戶、農村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家庭等農村低收入群體,以及農村低保邊緣家庭和未享受過農村住房保障政策支持且依靠自身力量無法解決住房安全問題的其他脫貧戶。主要保障方式為農戶自籌資金為主、政府予以適當補助方式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符合條件的保障對象可納入農村危房改造支持范圍,根據房屋危險程度和農戶改造意愿選擇加固改造、拆除重建或選址新建等方式解決住房安全問題。
養老服務
上海市2021上海國際養老服務產業高峰論壇舉行
6月9日下午,2021上海國際養老服務產業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上海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在主旨發言中表示,“十三五”期間,上海市養老服務體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定型。“9073”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不斷深化,養老服務保障體系日益成型,養老服務政策支撐體系逐步健全,統一需求評估體系更加完善,養老服務行業監管體系不斷健全。
在新時期的新發展階段,上海養老服務以“三高一多”為發展目標,即高水平的發展體系,高品質的養老服務,高質量的行業管理,多層次的供給梯度。以“聚焦需求,以人為本,構建人民城市的養老服務”為方向,力爭使具有中國特色、符合超大城市特點的養老服務制度成熟定型,高水平的養老服務發展體系不斷健全,高品質的養老服務產品充分發展,高質量的養老行業管理全面覆蓋,多層次的養老服務供給梯度更加合理,讓老年人幸福安康、老有頤養。
山東濟南:社會力量激活章丘養老服務一池春水
近年來,濟南市章丘區充分利用政府在發展養老服務事業中的主導作用,大力發揮資源配置作用,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機構養老、居家和社區養老。以深化特困人員供養機構改革為切入點,通過探索第三方運營的模式,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投入養老服務業,實現社會資源整合,推進多元養老服務發展,讓不同老年群體享受到更加精準的養老服務,逐步實現了政府兜底、企業獲利、老人受益的“多贏”。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提供養老服務的主體,通過多元化、專業化服務內容,不斷滿足城鄉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
兒童福利與保護
云南省印發《云南省收養評估實施細則(試行)》
近日,云南省民政廳印發《云南省收養評估實施細則(試行)》,《實施細則》共七章二十四條,對收養評估的目的和依據、適用范圍定義和內容、評估原則、經費保障、評估主體、內容流程、收養后回訪、部門監督及評估人員職責等作了細化規定,進一步加強收養登記管理,規范收養評估工作,保障被收養人的合法權益。
上海市發布《未成年人家庭監護能力評估指南》
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正式發布全國首個《未成年人家庭監護能力評估指南》(以下簡稱《評估指南》)地方標準,從評估原則、主體、內容、流程、方法、結果使用等方面,為未成年人家庭監護能力評估提供了統一、規范和可操作的技術依據。該標準根據《民法典》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針對未成年人監護責任的相關規定,充分結合上海市困境兒童家庭監護“愛伴童行”的實踐,提出了“未成年人及家庭基本情況”“未成年人家庭監護質量”和“家庭監護能力”3個維度17類80個評估指標,旨在進一步壓實家庭監護責任。
基層政權與社會治理
天津市發力兜底保障助推社區治理 年底前建50個街道(鄉鎮)社工站
近日從天津市民政局表示,到年底前民政部門將在全市50個社會工作基礎較好的街道(鄉鎮)設立社會工作服務站(以下簡稱社工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培育扎根基層的社會組織和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開展民政領域社會工作服務,加強基層民政工作力量,提升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和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據介紹,首批社工站在人員配備方面,每個社工站駐站社工一般為2—3名,其中具有社會工作專業資質的社工不少于1名;所有駐站社工應在承接社工站項目兩個年度內全部具備社會工作專業資質。在服務內容方面,重點做好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關愛保護和社區治理等領域特殊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社區融入和社會參與工作。
貴州銅仁: “四個強化”創新“一核多元”城鎮社區治理
近年來,銅仁市為創新提出“一核多元”(“一核”即“以黨的領導為核心”;“多元”即“多元主體共治”,居委會負責社區自治事務,社區工作站承接政府行政管理事務,社區服務中心承擔社區公共服務,各類社區組織、物業管理公司、駐區單位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社區治理體制。并通過“強化頂層設計、政策保障到位,強化黨建引領、完善基層組織,強化平臺建設、搭建多元治理,強化民主協同、發揮主體作用”等“四強化”措施進一步有效推進城鎮社區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
社會事務
福建省召開加強鄉鎮(街道)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現場推進會
6月9日, 福建省召開加強鄉鎮(街道)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現場推進會。會議要求,要加快構建以鄉鎮(街道)社工站為基礎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要著力推動基層社工隊伍量質齊升,健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教育制度、職業發展路徑,提升服務水平;要積極培育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建立健全培育扶持的政策制度;要有效拓展民生保障領域社會工作內涵,充分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和積極作用;要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注重規劃引領,健全協同工作機制,拓寬資金渠道,強化宣傳引導,確保社會工作落地見效。
海南省首批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正式建成啟用
6月4日,海南省海口市海甸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揭牌儀式在海口舉行,標志著海南省首批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正式建成啟用。海南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苗延紅表示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項目已經列入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是省民政廳“我為群眾辦實事”事項之一。2021年,海南省民政廳將在海口、三亞等6個市縣首批試點建設66個鄉鎮(街道)社工站,下一步將在全省逐步推廣,用3年時間實現鄉鎮(街道)社工站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