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庫:抗疫!中小企業最緊迫的六大挑戰與自救
作者:孫麗 ?清研智庫研究員
劉晨菲 ?清研智庫研究員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最大的莫過于中小企業,這些企業體量小,承壓能力有限,當前肺炎疫情還在持續,中小企業生存面臨巨大的考驗。為此,清研智庫調查了全國600位中小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了解中小企業面臨的最緊迫挑戰及采取的應對措施,并對中小企業應對疫情提出了十大對策,希望能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決策參考。
通過調研,清研智庫發現:1.過半管理者認為疫情給企業帶來了負面影響。2.近四成中小企業管理者認為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影響很大,導致經營暫停甚至可能倒閉。近五成文化傳媒中小企業面臨倒閉風險;信息軟件、教育行業相對樂觀,八成以上管理者認為能經營下去。3.員工的工資與社保是疫情期間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其次是房租及復工時間問題。近九成服務業中小企業面臨工資與社保挑戰;七成批發與零售業中小企業面臨房租挑戰。4.如果肺炎疫情不結束,六成中小企業撐不過3個月,兩成中小企業能支撐3-6個月,僅有三成信息軟件行業中小企業預計能支撐1年以上。5.近七成中小企業全年營業額因疫情損失預計在10%-30%之間。四成住宿和餐飲業中小企業預計受此次疫情影響營業額損失在40%-50%之間。6.近五成中小企業管理者表示用工預計將因疫情而減少10-30%,用工影響超過40%的企業占一成多。
面對嚴峻的挑戰,清研智庫專家團隊通過研判分析,總結出了中小企業的十大突圍對策,以供參考。1.挖掘扶持政策紅利;2.盡快有秩序恢復辦公;3.創新用工方式;4.去存量穩住業務流;5.探索業務外包;6.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7.調整產品服務結構;8.優化供應鏈管理;9.行業抱團合作降低風險;10.思考市場潛在需求。
一 中小企業在疫情期間最緊迫的六大挑戰
1.過半管理者認為疫情給企業帶來了負面影響。七成文娛及服務類中小企業認為受創嚴重;半數制造業中小企業認為帶來正面影響;三成教育類中小企業管理者認為疫情沒有帶來影響。
在調查對象中,認為疫情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的最多,占比55.2%;也有企業認為疫情帶來了一定的正面影響,占比為34.4%;另有10.4%的中小企業管理者認為疫情對企業發展無影響。
圖1 企業受到疫情影響情況分布
從不同行業來看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可以發現:多數行業認為疫情帶來的是負面影響,其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娛樂業這兩個行業受創較為嚴重,分別約有75.0%、72.7%的中小企業管理者認為疫情帶來了負面影響。
2. 近四成中小企業管理者認為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影響很大,導致經營暫停甚至可能倒閉。近五成文化傳媒中小企業面臨倒閉風險;信息軟件、教育行業相對樂觀,八成以上管理者認為能經營下去。
受調查的中小企業管理者中,認為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影響很大,導致企業經營暫時停頓”的最多,占比為33.6%;其次是“影響較小,企業經營出現一些困難,但經營總體保持穩定”,占比為31.2%。總的來說,認為疫情對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嚴重到暫停或可能倒閉的占比接近四成。
圖2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影響的分布情況
從不同行業來看疫情對于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可以發現信息軟件、教育行業相對樂觀, 86.6%的信息軟件行業管理者認為能持續經營下去,其次是教育行業,有80.0%的認為可以維持經營。文化/體育/娛樂業管理者認為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帶來嚴重困難甚至可能導致企業倒閉的最多,占比18.2%,其次是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分別占比14.3%、11.1%。
圖3 不同行業生產經營活動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
3. 員工的工資與社保是疫情期間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其次是房租及復工時間問題。近九成服務業中小企業面臨工資與社保挑戰;七成批發與零售業中小企業面臨房租挑戰。
有64.0%的中小企業管理者認為疫情期間最大挑戰是員工的工資與社保,45.0%的認為房租是面臨的挑戰,40.8%的認為員工無法按時復工是挑戰。
圖4 疫情期間中小企業面臨的挑戰
從不同行業來看,認為疫情期間員工工資與社保方面遇到挑戰最多的行業是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占比87.5%;認為房租遇到挑戰最多的是批發和零售行業,占比71.4%;認為員工無法按時復工方面遇到挑戰最多的也是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占比75.0%。
圖5 不同行業疫情期間面對的挑戰
?4.如果肺炎疫情不結束,六成中小企業撐不過3個月,兩成中小企業能支撐3-6個月,僅有三成信息軟件行業中小企業預計能支撐1年以上。
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比較明顯,如果疫情不結束,36.8%的中小企業管理者表示企業還能在此狀態下持續1-3個月,認為企業支撐時間不超過3個月的占比達到61.6%。
圖6 企業在此狀態下能支撐的時間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預計在此狀態下能支撐半個月至一個月的居多,占比為37.5%。批發和零售業、文化/體育/娛樂業、教育、住宿和餐飲業預計能支撐1-3個月,占比分別為57.1%、54.5%和33.3%。僅有33.3%的信息軟件行業預計能支撐1年以上。
?
圖7 不同行業在此狀態下能支撐的時間
5. 近七成中小企業全年營業額因疫情損失預計在10%-30%之間。四成住宿和餐飲業中小企業預計受此次疫情影響營業額損失在40%-50%之間。
中小企業全年營業額預計損失在20%-30%之間的居多,占比36.0%;其次選擇損失在10%-20%之間的,占比30.4%,總計約有66.4%的企業損失預計在10%-30%之間。
圖8 疫情對企業全年營業額的影響
信息軟件行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制造業預計全年營業額損失較少,都在10%-20%之間,分別占比60.0%、37.5%和33.3%。文化/體育/娛樂業、教育、批發和零售業中小企業預計損失在20%-30%之間,分別占比63.6%、50.0%和35.7%。約有44.4%的住宿和餐飲業預計受此次疫情影響營業額損失在40%-50%之間。
圖9 不同行業全年營業額受疫情影響情況
6. 近五成中小企業管理者表示用工預計將因疫情而減少10-30%,用工影響超過40%的企業占一成多。
25.6%的中小企業用工預計因疫情減少20%-30%,占比最多;其次,24.0%的中小企業預計減少用工10%-20%。總的來說,約有49.6%的企業用工將減少10%-30%。
圖10 疫情對中小企業用工的影響
二、中小企業應對疫情采取的措施
1. 遠程辦公或盡量使用自動化是中小企業應對疫情的首選,其次是分包訂單
在如何應對疫情方面,中小企業選擇的應對措施也有多種,其中選擇遠程辦公或盡量使用自動化的最多,占比48.8%,其次是分包訂單,占比34.4%。也有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選擇促銷/營銷/擴大銷售、異地開工、降薪或者裁員、申請補貼等。
圖11 企業應對疫情的措施
不同行業應對疫情的措施也不盡相同,除了遠程辦公或盡量使用自動化之外,教育行業較多的選擇了異地開工;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較多的選擇了申請補貼、降薪或裁員;批發和零售業、文化/體育/娛樂業、信息軟件行業較多的選擇了分包訂單;制造業較多的選擇了促銷/營銷/擴大銷售;住宿和餐飲業較多的選擇了降薪或裁員。
表1 不同行業應對疫情的主要措施
- 九成中小企業開工時間在2月10日至2月29日
?考慮到不同行業的需求情況,不同企業的復工時間存在一定差距,40.0%左右的中小企業在2月14日前復工,其次是2月10日前、2月29日前,分別占比28.0%、20.8%。
圖12 計劃開工時間
- 近九成中小企業要求員工復工時進行隔離,六成要求隔離14天
有86.4%的中小企業要求員工復工后進行隔離,其中有58.4%的企業要求隔離14天,28.0%要求隔離7天,另有13.6%未要求員工進行隔離,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圖13 員工隔離情況
- 超過六成中小企業選擇錯峰上班,調整時間多為早10晚7
考慮到上下班早晚高峰的人流聚集帶來的風險,有65.6%的企業選擇了錯峰上班,更改上班時間,另有34.4%選擇正常上班。
圖14 企業錯峰選擇
三、中小企業應對疫情的十點突圍建議
疫情給中小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這也倒逼中小企業進行快速迭代,加快轉型升級,以使得企業能夠轉危為安,并獲得長效發展。“清研智庫”在此提出十點中小企業面對疫情的突圍策略,以供參考:
- 多管齊下,穩定基礎體溫。
- 挖掘扶持政策紅利。最近國家和地方陸續出臺一些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中小微企業要學會充分利用轉化政策紅利,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 盡快有秩序恢復辦公。根據國家、省、市的延期/復工相關規定,制定好疫情期間返工的相關政策,采用在家辦公或輪流值班的方式,恢復企業功能性運轉,減少企業人員密集度,保證工作完成的同時,也避免聚集性感染。
- 創新用工方式。考慮引入非全日制用工、勞務派遣用工及與短期“共享員工”等方式,減少企業用工成本,從而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 去存量穩住業務流。通過降低價格、提供優惠、清理庫存等手段,幫助企業在疫情期間保證業務的持續,緩解企業的現金流壓力,同時能夠獲取一定的市場,拓寬業務的覆蓋面。
- 探索業務外包。對于企業的非核心業務或者暫時性增加的業務,可以采用業務外包的形式進行處理,這也是目前很多中小企業應對疫情采用的方式。
- 提質增效,謀得長遠發展。
- 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積極推行在線辦公、遠程協作、數字化管理,提升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擴大產業集群內的企業間的網絡協同效應,實現技術、產能與訂單等資源的共享,拓展線上服務,增強企業競爭力。
- 調整產品服務結構。根據消費者需求變化,調整產品服務內容、包裝、產品交付形式、產品組合等,盡快適應新的形勢變化,保證業務的持續穩定。
- 優化供應鏈管理。中小微企業要充分發揮靈活機制,與企業供應鏈合作方形成戰略合作方,如原材料、合伙人以及銷售渠道方等,在供應鏈管理上做好功課、做活資源、做優管理,節約管理成本,創造合作共贏。
- 行業抱團合作降低風險。中小企業管理者應當堅定經營理念,通過行業協會,在線平臺以及線下人脈網絡,與利益鏈接企業或者大平臺實現合作,借助互相的資源打開消費市場,進行資源互換,實現雙贏。
10.思考市場潛在需求。企業管理者要洞察、分析疫情給客戶、合作伙伴、行業、社會帶來的挑戰與需求,思考企業在這些方面的優勢與突破點,敢于通過積極創新、調整企業的經營策略與方法,思考市場潛在需求,降低疫情沖擊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