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確保“三穩”目標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出臺,提出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的“三穩”目標,并對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給出全面指導意見。

明確信號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今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們黨將召開二十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更好發揮“壓艙石”作用,對于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份文件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全文共8個部分35條,包括: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重點工作
今年的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務、針對性舉措、實效性導向,既具體又務實,可以說是明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年度工作要點和任務清單。
01
兩條底線
“兩條底線”就是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強調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完善落實監測幫扶機制,推動脫貧地區更多依靠發展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02
三項重點
“三項重點”就是扎實有序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鄉村發展方面,重點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鄉村建設方面,重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健全實施機制。鄉村治理方面,重點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維護農村社會平安穩定。

03
一個加強
“一個加強”就是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強調壓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責任,加大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唐仁健表示,“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后,新時代抓“三農”工作就是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內容解讀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保障初級產品供給提升到戰略層面進行強調部署,糧食作為最基礎、最關鍵的初級產品,請問如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供給總量充足、庫存充裕。在國際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疫情災情疊加影響的背景下,我國糧食價格保持基本穩定,市場運行平穩。這充分表明,我國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靠自己端牢我們的飯碗!
從吃飽到吃好,從米面油到肉蛋奶,消費結構還在不斷地升級,糧食需求仍然呈剛性增長的態勢,結構性矛盾又不斷地凸顯,緊平衡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同時資源環境的約束也在加劇。所以在這種背景下,保障糧食安全這根發條,要擰得緊而又緊,工作要抓得實而又實,重點是“三靠”。
一靠責任落實。在中國,抓糧食生產,不能完全按照比較優勢和效益優先的原則來考慮。中央明確,今后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有責任保面積、保產量,主產區要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主銷區要切實穩定和提高糧食自給率,產銷平衡區要確保糧食基本自給。2022年的糧食生產目標已經國務院審定,我們已經分解下達到各省(區、市)人民政府。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會同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出臺省級黨委政府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辦法,壓實黨委政府糧食安全責任。
二靠收益保障。糧食歸根結底要靠農民去種,農民種糧能賺錢,國家糧食就安全。今年我們將推動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力爭做到政策保本、經營增效。政策上,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政策,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經營上,聚焦關鍵薄弱環節,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帶動小農戶提高種糧綜合效益。總之,就是要讓種糧農民不吃虧、有錢掙,而且還盡可能多得利。

三靠基礎支撐。關鍵是落實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決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夯實糧食生產物質基礎。在種子上,去年我們已經啟動了大規模的農業種質資源普查,開展種質資源庫建設,不斷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今年,我們將打好政策組合拳,抓好種業振興行動落實落地。在耕地上,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確保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這里講了三個層次,一是耕地、二是永久基本農田、三是高標準農田。此外,在農機裝備上,也要分區域分品種補上農機裝備短板弱項,強化現代農業技術裝備支撐。
今年是鄉村振興全面展開的關鍵之年,請問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在工作機制、工作方式等方面有哪些新的部署安排,以確保各項工作積極穩妥推進?
在新時代,抓“三農”工作其實就是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今年中央的一號文件就是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在內涵、外延上,在新時代、新階段基本是差不多的,所以,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就更不要把它搞成“兩張皮”。當前,關鍵是要真刀真槍干起來,見聲勢、見行動。
一是壓實責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典型的“條塊結合”的特征,不只是哪一個部門、哪一個領域的具體工作,需要全黨全社會總動員,部門和地方齊發力。下一步,我們將抓緊研究制定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明確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推進鄉村振興責任,落實落細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具體要求,形成強大工作合力。今年還將開展省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同時,還要完善市縣考核制度,壓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責任。
二是健全機制。把脫貧攻堅探索形成的有效經驗做法,根據新的需要,借鑒運用到鄉村振興中來。具體就是結合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去年頒布的鄉村振興促進法,從責任落實、組織推動、社會動員、要素保障、考核評價、工作報告、監督檢查等方面,推動健全一攬子鄉村振興的推進機制,廣泛動員、集中力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三是轉變作風。鄉村振興不同于脫貧攻堅,是持久戰,不是攻堅戰,是全域、全員、全面的振興,我們不能抱著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提一些不切實際的指標,超越發展階段急于求成,甚至大干快上亂作為,這些都不行。要堅決反對在這方面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必須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鄉村發展規律,用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穩扎穩打推進。我們將組織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的大學習、大培訓,因為現在各級領導干部也好,基層干部也好,都面臨換屆,有的已經換屆,走上這個崗位以后,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要學深悟透做實。所以我們進行大學習、大培訓,把握正確政策方向,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增強“三農”政策水平和工作本領。

四是建強機構。今年文件強調,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一體承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議事協調的職責。目前在中央層面,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局“三位一體”抓鄉村振興工作,具體講這三者怎么分工、界面怎么樣?中央農辦負責牽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部負責統籌實施,統籌的職責是鄉村振興促進法賦予的,國家鄉村振興局負責具體實施。職能雖然有不同,但不能也不是“一刀切”,大家擰成一股繩,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來有條不紊地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年經歷了疫情災情反復考驗,請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取得了怎樣的成效?接下來還將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強調這是鄉村振興的前提,要持續抓緊抓好,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一年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做好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防風險。全面建立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近70%的監測對象已消除風險,其余人員均已落實幫扶措施,經過一段時間努力可消除風險。對受災脫貧人口及時采取幫扶措施,因災返貧致貧風險得到有效化解。
二是抓銜接。對脫貧攻堅期間的幫扶政策分類調整優化,出臺33項銜接政策。確定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并出臺14個方面傾斜支持政策,深化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和易地搬遷后續扶持,鄉村振興機構完成組建,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銜接工作有序推進。
三是促發展。中央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投入1561億元,比上年增加100億元,其中用于產業發展的比例超過50%。幫扶脫貧勞動力實現務工就業3145萬人,比上年增加126萬人、增長4.2%。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2550元,比上年增加1810元、增長16.9%。總的看,2021年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和拓展,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狠抓責任、政策和工作落實,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重點在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完善監測幫扶機制上下功夫。主要是“三管齊下”:監測上更加準一些,精準確定監測對象,將有返貧致貧風險和突發嚴重困難的農戶全部納入監測范圍。幫扶上盡量早一些,對及時發現的住房、義務教育、就業、因災因疫因病突發嚴重困難等苗頭問題,抓緊落實幫扶措施,將返貧致貧風險解決在萌芽狀態。操作上盡可能簡化一些,打通各部門監測平臺數據壁壘,縮短認定時間,提高監測幫扶效率。
二是在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上下功夫。把產業就業幫扶作為著力點,更多依靠發展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產業重在轉型升級,逐步提高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加快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帶動提高脫貧人口家庭經營性收入。就業要千方百計穩住,通過組織勞務輸出、提高幫扶車間吸納能力、優化公益崗位等方式,確保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穩中有增。
三是在強化重點區域幫扶上下功夫。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編制實施方案,集中力量實施一批補短板促發展項目,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讓脫貧基礎更加牢固、更可持續。對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持續加大產業就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后續扶持力度,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四是在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實上下功夫。打贏脫貧攻堅戰后不能掉頭就走。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政策力度不減,繼續扶上馬送一程。今年將組織開展政策效果評估,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地見效,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供有力支撐保障。
今年一號文件提出要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持硬措施,在耕地建設和保護方面有哪些具體的硬措施?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問題,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耕地保護要求要非常明確,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今年一號文件在耕地建設保護方面著墨較多,出臺了一系列“長牙齒”的硬舉措,歸納起來就是“保數量、提質量、管用途、挖潛力”。

保數量,就是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重點就是“三個定”:一是定線。就是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二是定位。要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哪塊地是耕地、哪塊地是永久基本農田都要落到具體的地塊上,要做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三是定責。由中央和地方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并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
提質量,就是提高耕地質量。一方面,抓高標準農田建設,今年我們將建設1億畝高標準農田,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億畝,同時要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的地力等級。二是要抓黑土地的保護,深入推進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8000萬畝。三是加強耕地占補平衡的全程監管,確保補充耕地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真正實現補充耕地的產能與所占耕地相當。
管用途,就是強化耕地的用途管制,一是對耕地轉為建設用地的要嚴格地限制,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嚴厲查處違規違法占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的行為。二是對于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的,要嚴格地管控。三是對于耕地種植用途,要嚴格落實利用的優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以及飼草飼料的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全部用于糧食生產。
挖潛力,就是要挖掘潛力增加耕地。要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鹽堿地等后備資源適度有序地開發為耕地,對于一些具備開發條件的空閑地、廢棄地,可以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探索發展設施農業、破解耕地、光熱等資源的約束。
堅持產業富民,讓農民多增收、有奔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請問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促進鄉村產業發展上有哪些重點領域和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鄉村“五大振興”第一個就是產業振興。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重點是做好“三個著力”。
一是著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產業要姓“農”,要在做優做強種養業的基礎上,積極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的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三大鄉村產業。在縱向上,要打造農業的全產業鏈,推動產業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由賣原字號向賣品牌產品轉變,推動產品增值、產業增效。在橫向上,要促進農業與休閑、旅游、康養、生態、文化、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豐富鄉村產業的類型,提升鄉村經濟價值。

二是著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大力發展縣域范圍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推動形成“一縣一業”發展格局,要立足統籌縣域富民產業發展,科學布局生產、加工、銷售、消費等環節,宜縣則縣、宜鄉則鄉、宜村則村,形成縣城、鄉鎮、中心村分工合理的產業空間布局。同時,發揮各類產業園區平臺帶動作用,引導農產品加工業更多向縣域、主產區轉移,打造城鄉聯動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三是著力帶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農村產業發展的目的是要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不能富了老板、忘了老鄉,更不能把農戶從產業鏈中擠出來,我們歡迎工商資本到鄉村投資興業,發揮資金、技術、管理、品牌等方面的優勢,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一起干、一起賺,形成產業鏈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我們也支持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訂單農業、加工物流、產品營銷等社會化服務,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來源:人民網論壇、國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