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研智談 | 全力推進零碳智慧園區建設
零碳園區,是指在園區的規劃、建設與運營的全生命周期內,多方主體協同產業生態鏈,依托綠色投資、零碳科技和數智運營等手段,實現區域內溫室氣體排放與清除的動態平衡,園區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在一定周期內(通常為一年),通過清潔技術支持、碳回收技術、能源存儲交換等方式全部予以抵消,從而全年實現碳元素“零排放”的現代化產業園區。 園區與零碳園區探析 園區,是以核心企業為主導并聚集上下游企業,根據城市經濟發展需要,建立產業規劃和發展戰略,引進符合相關條件的產業項目,存在工業、商業、建筑、物流交…
-
清研智談 | 上海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頂層設計和政策部署探析
上海市作為中國的一座特大城市,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之一,也是全國重要的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自2020年中國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以來,上海市一直走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前行道路上,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加快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多元共治格局,在全國率先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更好支撐上海生態之城建設。 2022年到2023年,隨著疫情的影響逐漸降低,上海市碳達峰碳中和的…
-
清研智談 | 旅游統計調查工作的優化路徑
規范和精確的旅游統計作為衡量旅游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是認識旅游發展現狀、研究旅游發展問題、制定旅游發展政策的重要依據。同時,旅游產業邊界模糊,與其他產業交叉復雜,旅游統計工作也是公認的世界性統計難題。文化和旅游部制定的《全國文化文物和旅游統計調查制度》作為目前開展旅游統計工作的制度保障,對調查內容、調查對象和范圍、調查方法、調查組織方式等做出了要求。以《制度》為依據,充分認識到科學合理的旅游調查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并梳理出目前旅游統計存在的諸多難題,是做好旅游統計和數據分析工作的重要前提。為此,…
-
清研智談 | 數字化時代的智慧社區建設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日益提升,當前部分社區由于先期規劃布局不合理、基礎設施陳舊、人口結構復雜、城郊結合部發展滯后等引發的城市社區管理問題日益凸顯,給城市社區管理帶來了任務重、難度大的問題。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成熟,“智慧社區”、“數字化政務服務”等新型治理模式的出現,突破了社區本身的地域局限性,為社區的發展和建設帶來了無限可能性。 智慧社區建設成效 社區作為城市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人們生活的主要區域,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社區建設的發展程度直接…
-
清研智談 | 智慧手段賦能集中供暖
“又是一年寒冬季,葉落風霜吹滿地”。隨著11月初的大風降溫,氣溫驟減,北京市政府采取了積極措施來應對即將來臨的嚴冬,北京市已于11月7日零時全市正式供暖,不知道您家的暖氣現在熱了沒有?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供暖質量的要求也與日俱增,北京市的供暖歷程也從上個世紀的燒鍋爐、高污染、不過百萬平方米的供暖面積,到現在得科技賦能探索推行地熱、再生水等綠色新能源供暖、全市集中供熱達到10.47億平方米,我們可以感到所有“供暖人”為首都做出的努力和貢獻。 集中供暖為何不熱? 北京市作為超…
-
清研智談 | “雙碳”背景下電力數字化的發展路徑
隨著“雙碳”政策的持續推進,構建以新能源體系為主題的新型電力系統迎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近年來,我國的能源發展呈現著新格局,新能源的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以及發電設備的低抗擾性和弱支撐性特點,加快了能源電力的安全可靠供應需求與清潔低碳能源的轉型,低碳能源轉型作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重大戰略任務,更加明確了電力數字化、智能化在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用和主體地位。 電力數字化的發展背景 電力數字化技術支撐體系包含采集、傳輸、儲存、應用四大體系。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雙碳”目標的引領下,電子技…
-
清研智談 | 基于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部件更新路徑思考
近年來,隨著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地的城鄉環境建設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展了城鄉環境集中整治,城鄉環境出現“一天一個樣、一月煥新顏”的明顯提升。但從面上來看,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均,對于一些底子薄、基礎弱、環境建設投入小的城市,還存在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占道經營、店外經營、隨意停車等現象仍然屢禁不止,城市部件產權不清、無序管理等現象依然客觀存在,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亟需全面提升。 城市部件普查工作背景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建設顯然成為城市管理的長遠目標,高科技…
-
清研智談 | 依托信息化手段開展林木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調查與保護
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多樣,生態系統類型豐富多樣,幾乎擁有地球上所有陸生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但生態環境脆弱,生態退化嚴重,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嚴峻挑戰,國家啟動了一系列針對我國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的重大研究項目。 林木資源信息調查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理解生物多樣性特別是植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之間的關系,對于確定植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的熱點區域和空間保護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植物資源是一種…
-
清研智談 | 開展土壤普查,摸清土壤“家底”
萬物土中生,土壤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能通過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必須依靠提高土壤資源利用效率。土壤普查是對農用地土壤的一次“全面體檢”,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壤資源的現狀、合理利用和改良土壤。它是按照全國或地區統一的調查程序,從下到上逐級進行土壤調查和制圖,并對土壤數據進行整理和匯總,最終形成驗收成果的過程。 時隔40年 全面做“體檢” 1958年-1960年,我國開展第一次土壤普查,以耕地土壤為對象初步系統地對農業土壤進行分類。第一次土壤普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