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清研智庫發布2013-2017年北京市公眾環境意識調查結果
本文轉載自網易新聞,原文請見鏈接
北京市公眾環境意識不斷提升
80.5%公眾認為自身應在環保中發揮重要作用
近日,清研智庫發布了2013-2017年北京市公眾環境意識調查分析結果。
研究數據表明,公眾的環境意識逐漸增強,環保科學認知能力有所提升,環保責任意識以及環保參與度也穩步提升。
清研智庫5年來持續開展了北京市公眾環境意識調查,調查覆蓋全市16個區和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調查研究內容聚焦在公眾的環保認知、環保行為及對環保工作的評價與期望等方面。
- 2017年北京市公眾環境意識調查研究結果分析
公眾的環保科學認知能力有所提高。
一是公眾對于大氣污染的成因認知較為客觀,在污染來源認知方面,公眾將秋冬季北京出現空氣重污染歸因為“采暖季污染排放增加(64.3%)”、“污染排放量依然超出環境容量(56.4%)”、“無風靜穩天氣不利于污染物擴散(51.1%)”、“北京的地形特征不利于污染物排放(46.4%)”等,結合前不久北京市發布的PM2.5來源解析結果可知,公眾的認知與科學研究的結果是吻合的。
在應對環保謠言方面,面對謠言,有三成多(30.3%)的公眾選擇“先存疑,不轉發、不評論,看新聞或官方部門解釋”,這一比例與2016年(16.7%)相比,提升了13.6個百分點。
五成以上受訪者表示參與過社區、環保組織及環保部門舉辦的環保活動(圖1)。運動類的環保活動形式最受公眾喜愛(72.5%);其中,“時間和地點不受限制”是吸引公眾參與網絡活動的關鍵點。88.6%和79.6%的公眾認為“培養綠色生活習慣”“建立綠色消費觀”是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普遍做法。
圖1 公眾環保活動參與組織類型調查分析
受教育程度、生活區域、年齡是影響公眾環保認知、參與環保活動的重要因素。
一是受教育程度和個人的環境意識水平呈正相關關系,受教育程度越高,環保知識越豐富,對環保概念及環保知識的認知率越高,對各項環保政策也越了解,在判斷空氣質量時,作出主觀判斷的傾向性越低。
二是生活區域不同會影響環保認知。三是老年群體更傾向于參與社區組織舉辦的環保活動,而年輕群體傾向于各種形式的活動,相對而言,他們更關注活動舉辦時間與地點。
- 2013-2017年北京市公眾環境意識變化分析
從2013年到2017年五年的持續調查顯示,公眾對與自身關系密切的的環保知識認知度不斷提高,環保責任意識不斷提升,環保活動的參與度不斷提高,對環境的滿意度也有所提升。
公眾對與自身關系密切的環保知識的認知度持續提高。公眾對PM2.5的知曉度從2013年的86.6%提升至2016年的93.8%,在2017年公眾對PM2.5的來源認知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有72.4%的被訪者認為主要是機動車尾氣排放,50.0%認為是揚塵,而這些都是PM2.5的主要來源之一。公眾對環保政策、文件的知曉度也有了較大提升,例如,了解《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的從27.8%提升到了36.7%。
公眾的環保責任意識不斷提升。2013年超過九成多的受訪者認為政府部門(97.1%)和在京企業(91.6%)在環境治理中應該發揮重要作用,到2017年比例分別下降至72.4%和61.4%;與此相對應的是,認為公眾自身應發揮重要作用的人數比例明顯提升,從2013年的65.3%提升至2017年的80.5%(圖2),其中有79.2%的公眾選擇“從身邊環保小事做起”作為承擔環保責任的具體形式。
圖2 2013-2017年公眾環保責任意識認知分析
公眾環保活動參與度已從2013年的30%提升到了2016年的48.5%,參與的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公眾從“身邊小事做起”逐步發展至“參與政策制定討論”、“舉報環境違法行為”等,如對環保投訴舉報熱線12369的知曉度從2013年的38.3%提升至2016年的59.0%,到2017年,有四成多(43.3%)的受訪者表示“主動舉報過環境違法行為”。
公眾對北京環境狀況及環境質量滿意度逐年提升。對比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年的數據,可以看出,對整體環境狀況表示滿意(包括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公眾從2015年的42.2%提升至2017的64.1%。
在調查數據基礎上,清研智庫也提出了相關建議,認為環境保護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同時也是一項重要的社會事業,隨著環境治理不斷深入,環境保護的社會共治需求越來越強烈,企業、市民和政府部門都是參與環境保護的重要力量,應該主動承擔起環境保護及治理的責任。
企業作為環境治理的主體責任人,應主動開展綠色生產,自覺遵守各項環保法律;市民在環境意識不斷提升的同時,應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如綠色出行,拒絕或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購物袋等;環保部門作為環境治理的統籌者,應繼續做好信息公開,讓公眾及時了解環保新政策、新措施等,在開展宣傳引導的同時,加強與公眾的互動,積極引導公眾深度參與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