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就業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指在某一工資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獲得了就業機會。充分就業并不等于全部就業或者完全就業,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業。但所有的失業均屬于摩擦性的和季節性的,而且失業的間隔期很短。通常把失業率等于自然失業率時的就業水平稱為充分就業。
自1992年國家逐步明確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市場導向的勞動就業制度以來,由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且經西方學術界廣泛深入研討的“充分就業”理論開始被迅速引入我國,并在進入新世紀后,指導我國一些地區于社區(村)層面進行了充分就業地區創建實踐。
另外,從國家戰略層面考慮,十九大以來的國家系列戰略部署,特別是最新發布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都已經將充分就業工作上升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的施政方針。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如何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我國亟待也必須全面建立起一套適合國情和人民迫切需求的充分就業工作促進體系。
清研智庫研究員認為,從國家近些年對于就業工作整體部署的演變情況來看,全國充分就業地區創建工作推進逐漸顯示出四大趨勢:
從單個事情角度來看,充分就業地區創建只是2000年以來首先在地方層面探索,隨后經人社部推廣的一項具體工作。但是結合國家近些年來系列部署以及個別地區,特別是北京的工作推進情況來綜合考慮,充分就業已經逐漸從具體工作中脫離出來,并演變為國家在就業領域的一項戰略。例如,最新發布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在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一章中,開篇就提出“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再如,北京已經從搭建區、街道(鄉鎮)、社區(村)三級充分就業地區認定體系和爭創充分就業市的角度,對充分就業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在逐漸向戰略角度邁進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充分就業的體系化發展趨勢也在逐步增強。縱覽全國各地已發布的文件,可以很明顯看出2010年-2012年這個密集期和2016年之后的文件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些不同最核心的點就表現在對于充分就業地區的認定越來越跳出傳統就業工作的范疇,特別是在就業服務領域,相關指標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聚焦。例如,浙江在2018年發布《浙江省高質量就業社區(村)建設評價指標(試行)》中,將就業服務細分為3個板塊15項內容。這個體系化構建程度在全國而言都是非常突出的。
隨著戰略化、體系化的深入發展,精細化設計也逐漸被各地提上了工作日程。這一趨勢既是國家宏觀戰略發展背景下對于政務工作開展提出的具體要求,也是更好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選擇。例如,北京已經醞釀在新的首都功能定位和戰略布局下,重新研制新一版《北京市充分就業地區認定管理辦法》;再如,湖南在最新發布的《2021年湖南省充分就業社區(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中,明確將社區、村的充分就業情況考核內容針對性拆分為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情況(僅考核社區)、農村轉移勞動力情況(僅考核村),這種比較細致化的劃分在全國而言都是非常少見的。
規范性是在前三者基礎上自然而然浮現出來的趨勢,而且,規范性色彩的愈加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推動了充分就業工作更高層面的戰略統籌。例如,在對全國各地政策掃描過程中,可以發現一個很突出的特點是地方政府越來越關注政策制定的邏輯性、嚴謹性。仍以《2021年湖南省充分就業社區(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為例,該文件在附件中的評價體系、評價依據及標準部分所做出的的說明非常清晰和詳實,這從全國而言,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