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庫|夯實國家基層治理根基,這部《意見》意義重大!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為夯實國家治理根基,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全面部署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各項工作。
夯實國家基層治理根基
《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堅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強化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層推進、分步實施,向基層放權賦能,減輕基層負擔。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時和興:《意見》堅持以人民中心,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來推進基層治理工作。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大量決策和工作主要發生在基層,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萬戶切身感覺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所有這些都依靠基層治理水平的提升。?
《意見》提出,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建立起黨組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履責、各類組織積極協同、群眾廣泛參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健全常態化管理和應急管理動態銜接的基層治理機制,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在此基礎上力爭再用10年時間,基本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特色基層治理制度優勢充分展現。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時和興: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之際,黨中央發布這個《意見》,意義重大。
《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回答了新時代基層治理涉及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部署了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階段,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各項工作。我們應該從“國之大者”出發,深刻認識做好基層治理工作的重大意義。
完善黨全面領導基層治理制度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基層治理現代化要善于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成基層治理效能。這次出臺的《意見》提出要完善黨全面領導基層治理制度。
《意見》提出,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健全基層治理黨的領導體制。加強鄉鎮(街道)、村(社區)黨組織對基層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統一領導,積極推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居)民委員會主任、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
構建黨委領導、黨政統籌、簡約高效的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深化基層機構改革,統籌黨政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和編制資源,設置綜合性內設機構。
完善黨建引領的社會參與制度。堅持黨建帶群建,更好履行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職責。搭建區域化黨建平臺,推行機關企事業單位與鄉鎮(街道)、村(社區)黨組織聯建共建,組織黨員、干部下沉參與基層治理、有效服務群眾。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時和興:《意見》提出,構建黨委領導、黨政統籌、簡約高效的鄉鎮(街道)管理體制,完善黨建引領的社會參與制度。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的重要論述,體現了黨在基層治理體系中總覽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
推進法治德治建設加強智慧治理能力建設
《意見》提出,要推進基層法治和德治建設,加強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既充分挖掘了本土治理資源的力量,又符合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新要求,包含了實現城鄉基層善治的有效途徑。
《意見》要求,要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建設,鄉鎮(街道)指導村(社區)依法制定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確保符合法律法規和公序良俗。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激勵政策,創新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的聯動機制,完善基層志愿服務制度,大力開展鄰里互助服務和互動交流活動,更好滿足群眾需求。?
市、縣級政府要將鄉鎮(街道)、村(社區)納入信息化建設規劃,統籌推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基礎設施、系統平臺和應用終端建設。加快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各地政務服務平臺向鄉鎮(街道)延伸,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充分考慮老年人習慣,推行適老化和無障礙信息服務,保留必要的線下辦事服務渠道。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時和興: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是十八大以來我國基層治理的重大創舉。《意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建設、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等進行了新的部署,更有利于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來源:央視新聞(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