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X調研工廠:上海居民團購調研報告
這個春天,社區團購成了上海居民生活的主角。
2022年3月28日早上5時起,上海以黃浦江為界,將上海劃為浦東、浦西,先對浦東進行封控,4月1日開始,浦西也開始施行居民“足不出戶”。窗戶框出了目之所及僅有的風景,幾乎人人釘在家中,做核酸成了唯一能下樓走走的機會。
外賣不送,快遞停運,無法出門買菜。容易“系統擁堵”的線上搶菜,即使定了鬧鐘也總是顆粒無收。
社區的團購群變得火熱起來,一條又一條的團購消息擠到聊天列表前列,似乎只要立刻跟上,就能填飽肚子。澎湃新聞聯合調研工廠發起了《上海居民封控期間團購調研》,回收問卷千余份。
每一份問卷背后,都藏著一個特殊時期的團購故事。
01 怎么加到第一個團購群
姚阿姨今年71歲,封在浦東,目前獨居。她所在的小區自3月16日起,就因為有居民檢出陽性而進入了封控狀態,“一下子菜、超市,都搶空了?!笨吹饺巳壕奂睦锱?,不敢去搶,心想總會有渠道買菜的。過了兩天之后,樓長往樓棟群里發了好幾個二維碼,她說:“發一個我就進去看一個。有個附近的超市可以選購了,這就成功了第一單?!?/p>
1020個受訪者中,有982個人加入了團購群,其中僅有不到一成的人是通過詢問物業或居委會加入團購群的。813人在封控之前有小區的消息網絡,要么加入了居民群,要么有鄰居的聯系方式,封控之后,他們中近半數的人通過居民群消息進入團購群,剩下有391人通過詢問居民或是朋友圈掃二維碼進群的方式,找到了團購群的入口。
有169人在封控前沒有小區任何人的聯系方式。他們在這座城市以“戶”為單位,獨自生活著。三三和丈夫、婆婆共同租住在小區,平日跟鄰里的互動比較少。小區剛封那天,三三的婆婆下樓排隊買菜,被住在隔壁的姚阿姨瞧見。“她排了好幾個隊!我想她不會用手機,就去找到她的媳婦,”姚阿姨敲開三三家的門,跟她說:“你們不要去排隊了,我告訴你們一個信息。你給我你的微信,我把你加進樓群,你以后就可以方便了。”
除了鄰居告知,有75人是進入方便通知封控期間如做核酸等特殊事宜的群組后,發現有團購群才加入的。
如果連這樣的機會都沒有,獨自生活的人們就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了。有人詢問偶然碰到的鄰居才得知有樓棟群的存在;有人通過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的“附近”、“私信”等功能加到了附近的人,靠著這些萍水相逢的“網絡友鄰”才摸到了團購群的入口。
還有5人自己組建了團購群。微博網友“芮戈_”在網上寫過她朋友組建團購群的經歷:她的小區人少,布局分散沒人組織,于是她自己畫了一張邀請大家加她微信進居民群的簡易海報貼到了她門口的公示板上。然后進群的鄰居一個拉一個,就拉成了一個團購群。
02 人怎么和群消息賽跑
截至4月19日,有195人認為他們團到的物資暫時無法保證溫飽。
餓有時候是一件很具體的事。比如一家三口分一包泡面,比如肚子咕嚕嚕叫,但“叫也不吃了”,比如有人半夜起來做飯,拿煙換了一條魚。餓有時候是一種懸停在頭上的不確定感。不知道何時才能解封出門,小區突然封控的頭三天,三三每天要花超過四個小時看團購群的消息。有人每天都要打開冰箱盤點食物還夠吃多久。有人吃了幾星期綠葉子菜,一看到綠葉子就感到厭倦。
手機幾乎成了唯一的“求生通道”。
423個人的手機上有超過5個團購群。團購群的消息刷得快,重要信息常常夾在居民的閑聊和問題中,下單之后如果不及時跟進,就很有可能功虧一簣。
有77人一天最多花4個小時以上在團購群消息上。
在這77個人之中,有16個人認為目前家里的物資尚不能保證他們的溫飽。

團購群的消息,年輕人跟起來尚且吃力,更把許多老年人攔在團購群外。
盡管不少受訪者提到,小區的居委會登記獨居老人的情況,會在發放物資時做些傾斜,還有業主會把團多了的物資留在居委會,特地交代請送給小區的孤老。但封控近一個月,單憑居委發放的物資度日,較為艱難。
《正面連接》曾逐一統計了51戶獨居老人在封控期間的情況。在浦東新區的一棟沒有電梯的拆遷安置房里住著10戶獨居老人,包奶奶是這棟樓唯一嘗試過團購的老人,入群五分鐘,就因為不會改群昵稱被踢了出來。統計中,還有許多老人沒有智能手機。
上海的老年人內向又客氣,不到不得已不求人。海燕是個在上海工作的廣東姑娘,在一個修建年頭超過20年、以老年人居多的老小區租了三年,只和對門爺爺有點交情。封控之后,她每次詢問住在對門的爺爺食物是否還充足,是否需要幫忙團購,得到的回答總是很客氣的“謝謝,我們的東西很夠?!庇写挝镔Y送到樓下,碰上守在樓棟門口、好奇地張望著的住在樓下的老人。老人主動幫她把物資搬上樓,提到家里還有一個孕婦。海燕把一只雞、幾袋餃子和紅糖發糕送給老人,隔了幾天,老人拎上來一只哈密瓜回贈。
金迪住的新公寓小區年輕人相對多些,3月10號開始封控,第一次核酸樓底下就貼了樓群的二維碼。但她印象最深的也是給老人買菜,她介紹道:“樓里有差不多十戶左右是獨居或者是沒有孩子在身邊的老夫妻,他們不太會用手機,所以都不在團購群里。左鄰右舍的年輕人,基本上每一次團購的時候都會多買一份,然后就直接送給他們?!?/p>
03 團購會敗在哪一環
團購失敗并不鮮見。貨車師傅找的卸貨工人“突然陽了”,供應商就通知“這個團購取消了”。
身處比較偏遠的地區,肯德基湊夠3000元之后依然不能配送。還有供應商的經理說第二天就要關門了,來不及送了,又失敗了。

金迪也有差點團購失敗的經歷。一開始供應商拉了一車雞蛋到了小區門口,門口的志愿者并不知道是哪棟樓訂的這個雞蛋。于是車就走了。團長又不停地跟供應商溝通,供應商答應再送一次。第二天下了很大的雨,團長一直等不到車,等到夜里12點多,送雞蛋的車才到小區門口。
家住松江的陳女士直接說:“居委讓大家足不出戶,只能靠志愿者配送物資。不能及時給到防疫物資,到現在為止,防疫物資是業主自己掏錢買的?!贝鬂櫚l距離小區非常近,但居委因為行政區劃——按照橫馬路的劃分,大潤發屬于別個社區,而拒絕從大潤發采購貨物。
而有的小區,居委喊居民去小區門口買菜,人群聚集,排起長隊。
不過,團購的成功率還是比線上搶菜要高上許多。有617個人表示團購從來沒有失敗過。金迪也說:“組織了有二十次左右的團購,可能只有兩三單是流掉了,剩下十七八單都成?!?/p>
04 如何定義“必要”?
幾乎每一個社區的團購規定里都有一條“非必要不團購”。怕團購的商品消殺不完全,讓社區又添幾例陽性,使得“每天都是十四天的第一天”,也怕團購的東西太多,讓義務配送的志愿者太辛苦。
什么是必要?從971個參與過團購的受訪者團過的物品來看,蔬菜、肉和米面等主食是更必要的。團購過面包烘焙的人僅占27.6%。

然而對于老人來說,軟面包可能比米面還要重要。有網友在播客《隨機波動》的評論區留言道,小區有一個90歲的老人向門衛求助,“其實政府也有發放物資,但是老人沒有牙齒,只能吃牛奶泡面包?!?/p>
多位受訪者提到社區會幫有需求的老人配藥。金迪說:“居委專門有一個群,每天會登記每個老人或者是病人需要的藥,居委收集信息了以后去開藥。包括一些可能需要就醫的老人,居委也統一去調配120和醫護資源。”
但居委并不能幫老人配來所有需要的藥品。姚阿姨算是一個很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會發微信、會使用小程序,電子醫保卡一出,她就馬上學會了,還教給鄰居小姑娘。她說:“因為我最討厭排隊!”她每次去醫院,前一天在APP上預約好,“第二天,我就坐著車出去了。7點25分,我在車上就把掛號費付好,然后就不慌不忙去到候診室。”
但是封控以來,她出不去小區,而在三甲醫院開的糖尿病處方藥,社區配不到。她只好自己想辦法,聽說京東開始發快遞了,她就去京東上試試看,“因為是處方藥,要審核。我配藥的卡放在浦西的家里,我就把我測量血糖的記錄拍照片發給它,這樣審核過了,”最后成功下了單,藥總算送到。
老人之外,這個城市還住著很多不做飯的年輕人。他們可能連廚具都沒有。方便面不想煮,甚至可以干嚼了事。
有一位受訪者的小區就住著一位“打工人”,平時不做飯,家里鍋碗瓢盆都沒有。封控前囤得少,后來向志愿者組織求助,這個組織就讓大家業主都幫忙捐贈一些東西,還有人捐了一口鍋。
根據團購物品的共現結果,買過面包的人,最常買的是各種速凍速食品。這或許能揭示出一種不一樣的飲食習慣:不做飯,只吃即食品——不用調味,也不用擔心煮不熟,吃飽就好。

除了吃飽就好,人還有各式各樣“非必要”的需求。比如說,喝一瓶可樂,抽一根煙(雖然它有害健康),打室內羽毛球,還有,摸到小貓的柔軟的皮毛。
這就催生了以物換物的“跳蚤市場”。有比較隨意的,只要在群里說一聲,如果有人愿意換,就達成交易,放在門口等需要的人來自取。有些則更正式,金迪樓棟里的小伙伴用在線文檔建立了一個物資交換表,所有想換東西的人,都可以在那上面登記。
輕易團不到的可樂成了跳蚤市場上的硬通貨,你幾乎可以拿可樂換一切——帶魚、辣椒、咖啡、蔬菜,等等等等。
有人拿一包薯片換來擼貓一小時,還有人用一條帶魚換了一袋貓砂。
封得久了,什么都能耗盡。比如你以為擠擠總會有的牙膏。你會愿意拿螺螄粉、拿辣椒醬,去換一管平平無奇的牙膏。

或許這些團不到的東西,才是我們幸福感的主要來源。
姚阿姨說,倘若解封了,她第一件事就是要回浦西的家。另外還要去吃一些她很想吃的上海的點心,“國際飯店的蝴蝶酥,然后就是紅寶石的蛋糕,克莉絲汀,來一點,配咖啡。”
調研工廠(https://survey.work)由清研集團聯合清華大學,依托15年專業調研經驗共同研發的線上+線下 一站式調研服務平臺,免費支持網絡調查、面對面訪問、明察暗訪、云電話調查、深度訪談、座談會等功能,同時提供行業定制解決方案。
真正免費的一站式調研服務平臺,支持問卷調查、巡查檢查、面訪、電話訪問等。海量問卷模板、在線數據分析、專業化質控體系。15年專業調研經驗,8000萬次調研,10000+政企客戶認可。官網:https://survey.work
調研工廠通過配額設置精準控制樣本回收數量,支持跳轉、顯隱等邏輯設置,可自定義主題、背景和分享外觀等,擁有300萬固定樣本組,1小時可回收1000份問卷。通過定位、錄音、拍攝、甄別題、動線追蹤等技術,智能審核調查問卷質量。
調研工廠是目前國內專業調研者適配度最高的SaaS化調研平臺。目前已完成8000萬次調研,得到10000+政企客戶認可。期待成為您的專業調研助手!
現在注冊調研工廠,還可獲得價值1000元的問卷推送卡,加速您的問卷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