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觀點 | 營商環境過往透析之——“執行合同”
法治是市場經濟良好運行的根基,為市場主體自主經營、公平競爭和合法權益保障提供強力支撐,對營商環境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涉及立法、行政、司法等法律制度體系,其中,司法是最后、最堅固的防線。法院作為司法機關,是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主力軍。在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中,與法院有關的“執行合同”是評價民商事司法制度與法院工作質效的指標,也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重要法治保障。本篇將對“執行合同”指標情況進行分析解讀,為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提供信息支撐。
我國高度重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2020年1月,正式施行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確立了“優化營商環境應當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圍繞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在優化營商環境實踐中,我國主要通過法律法規和規章規范的立改廢釋、完善多元解紛機制、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等措施來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以往世界銀行“執行合同”指標透析
1、指標評價概況
“執行合同”指標,以一家當地初級法院為例,衡量解決一起商業糾紛所耗費的時間、成本及司法程序質量指數,從而評估各個經濟體是否采用了一系列措施,來提升法院系統的質量和效率。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級指標體系中,“執行合同”下設時間(日歷天數)、成本(索賠的百分比)和司法程序質量指數三個二級指標。其中,“司法程序質量指數”則是對法院結構和訴訟程序、案件管理、法院自動化水平和替代性糾紛解決的綜合評價。
2、我國“執行合同”評價結果
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我國“執行合同”指標80.9分,在190個經濟體中排第5名。
DB2020中國和可比經濟體“執行合同”得分與排名

近年來,我國“執行合同”在全球排名中位居前列:2016年后,在全球各參評經濟體中排前十,“執行合同”中的“司法程序質量指數”連續兩年取得全球最高分,“執行合同”指標為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做出了較大貢獻。
營商環境總排名、“執行合同”指標排名

世界銀行進行營商環境評價時,對人口超過1億的11個經濟體還采集第二大工商業城市數據,其中對我國評估數據的采集,上海占比55%、北京占比45%。通過將北京、上海與其他經濟體二級指標數據對比,可以看出我國“執行合同”司法程序質量指數相對較好,耗時上還有較大差距。
DB2020上海、北京“執行合同”時間和成本

DB2019上海、北京“執行合同”司法程序質量

3、重生:BEE解決商業糾紛
2022年2月,世界銀行發布營商環境新概念說明(BEE:Business Enabling Environment),基于企業的生命周期涵蓋10項指標領域,并對每項指標從政策監管框架完備性、公共服務可及度、企業辦事便利度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其中,“解決商業糾紛”指標主要考察解決商業糾紛的效率和質量,涵蓋內外資企業,并更加關注法律公共服務。
國內“執行合同”指標評價
1、世界銀行、國內“執行合同”指標對比解析
我國營商環境評價中“執行合同”指標衡量評價地中級人民法院及基層人民法院解決一起民商事合同糾紛所耗費的時間、成本和解決合同糾紛過程中涉及的司法程序質量指數。
與世界銀行“執行合同”指標評價相比,我國評價對象涉及的部門主要是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中的立案庭、審判庭、執行庭,以及司法機關委托的第三方鑒定、評估、拍賣輔助機構等。
世界銀行與我國“執行合同”對比

2、國內“執行合同”考察內容
“執行合同”耗時、費用指標主要評價解決案例中商事合同糾紛類案件立案申請和送達、審理和判決、執行判決三個階段的耗時、訴訟成本、執行費用、鑒定評估費用、保全費用、律師費用等各費用支出和構成。主要關注的內容如智慧法院建設、網上立案繳費電子送達、審限監督管理、委托鑒定和網絡拍賣及相關制度建設等縮減耗時情況,訴訟費、執行費、保全費的核算,鑒定費、評估費行情及指導價等。
“執行合同”指標中的司法程序質量指數主要評價司法程序相關制度建設及工作開展和成效等情況。主要關注的內容如法院信息化、智慧法院、電子訴訟技術應用水平、移動微法院及訴訟服務中心建設運行、兩個一站式、繁簡分流、多元解紛、訴調對接、司法公開及透明度、執行質效等。
3、國內“執行合同”評價結果
《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報告2021》發布了18個指標的標桿城市各20個,進步較快城市各10個。其中,“執行合同”指標評價結果如下圖所示。
2020年中國營商環境執行合同評價結果

小結:需更關注法律公共服務
從世界銀行對我國“執行合同”指標領域的評價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執行合同”指標領域已取得了較大的提升,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在“執行合同”耗時上還有較大差距。
從國內營商環境“執行合同”指標領域的評價可以看出,各參評城市的發展尚不均衡,標桿城市通過深化“執行合同”領域改革實現了在耗時、費用和司法程序質量指數上的優秀表現,比如,北京市通過深化和拓展執行聯動機制和信息化建設提升執行質效,上海市打造了“1+2+3+X”多元解紛新格局和“網上楓橋新經驗”實現一網通調解紛,成為其他城市學習的標桿。
BEE“解決商業糾紛”概念提醒我們要更加關注法律公共服務。目前,我國“執行合同”指標領域營商環境還較多存在解決商業糾紛效率偏低、智慧法院建設和應用存在薄弱環節、審判流程信息透明度有待提升、執行質效有待提高等問題。今后,需從推進多元解紛體系建設提高訴前調解率、進一步壓縮解紛耗時、推進網上辦理、推進司法數據公開透明、提高執行質效等方面進一步優化“執行合同”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優化營商環境,我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