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庫 | 2022北京冬奧發展報告
2021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河北考察時表示,“全力做好各項籌辦工作,努力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北京冬奧會是中國重要歷史節點的重大標志性活動,是黨和國家的大事。在精彩、非凡、卓越辦賽目標的指引下,冬奧會是展現國家形象、 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契機,既是助推對外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舞臺,也是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北京 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落座在北京首鋼工業遺址公園
體育、科技、文化內涵
讓冬季運動融入億萬民眾是北京冬奧會的美好愿景之一。長久以來,中國體育事業發展呈現“夏強冬弱”的局面,冰雪運動起步晚、社會關注度不高,因此北京冬奧會是中國冰雪運動發展的契機。舉辦和參加一場精彩的冬奧會,有助于群眾領略冰雪運動的魅力,提升中國冰雪運動的水平,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
現代奧運會的舉辦是科技的盛會,科技助力奧運會更加精彩。5G技術成為冬奧會的一大看點,為用戶提供了沉浸式5G體驗服務,包括同步觀賽、互動時間切片、360度 VR直播等。本次冬奧會,內置傳感器的高科技運動服是備戰的一大研發熱點。“傳感器能感應和追蹤運動員肌肉纖維內部活動,通過應用程序報告各部分肌肉的運動狀態。”科研人員說,這可以幫助運動員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中國聯通工作人員在場館進行5G網絡建設施工作業
體驗者在體驗VR滑雪模擬器內置傳感器的高科技運動服
冬奧會場館的設施建設也備受矚目。中國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技術,組建中國首支混凝土噴射“鐵軍”,自主建成了高精度賽道,此賽道是亞洲第三條雪車、雪橇賽道。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實景圖 (圖片來源:新華網)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效果圖
2019年,北京世園會使用的氫能源電池客車完成了游客接駁示范應用,日均載客量200人次,行駛總里程5500公里。表明,國家已經初步掌握了氫能源技術。氫燃料電池車輛將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展應用保障。屆時,綠色、零碳、環保的氫燃料電池車輛將承擔便捷接駁、運動員服務等各類賽事保障任務,延慶區也將開行氫燃料電池公共交通線路。
冬奧氫能保供首批項目中國石油太子城加氫站已投入使用
工作人員為冬奧車輛加注氫氣
文化傳承與發展
奧林匹克文化是經過兩千多年歷史考驗和在當代為最廣泛的人群所能接受的文化。中國冬奧文化,應當是奧林匹克運動與中國冬奧理念的融合,形成中國冬奧文化自身特色。
北京2008年奧運會留下了豐厚的場館遺產, “雙奧”之城北京打造了“雙奧”場館,如“鳥巢”作為冬奧會開閉幕式場館、“水立方”作為冰壺比賽場地、五棵松體育館和國家體育館作為冰球比賽場地、首都體育館作為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比賽場地。
在冬奧籌辦過程中,也充分體現中國文化特色。比如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西漢開始,中國被稱作“絲國”,那時候,中國絲織品大批運往國外,更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形似北斗七星的如意,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東漢。它可作為防身器物,戰爭中也用于代麾作指揮之物,寓意萬事順利,吉祥如意。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建設僅用3年,就在山上建起總長近23公里的26條雪道,包括6條比賽雪道、15條技術雪道、2條拖牽雪道、3條回村雪道。國家速滑館“冰絲帶”
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
雖然中國文化元素的融合體現在冬奧會的方方面面,但最能給世界各國的冬奧參與者與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當屬會徽、吉祥物、體育圖標了。
2022年北京冬奧會會徽“冬夢”以漢字“冬”為靈感來源,運用中國書法的藝術形態,將厚重的東方文化底蘊與國際化的現代風格融為一體,呈現出新時代的中國新形象、新夢想。會徽色彩以藍色為主色調,寓意夢想與未來,以及冰雪的明亮純潔。紅黃兩色源自中國國旗,代表運動的激情、青春與活力。在“BEIJING 2022”字體的形態上汲取了中國書法與絲帶的特點,增強了字體的文化內涵和表現力,也體現了會徽圖形的整體感和統一性。
2022年北京冬奧會會徽“冬夢”
2022年冬季奧運會吉祥物的名字叫做“冰墩墩”。這個冰墩墩可不簡單,他可是一個可愛的大熊貓,這憨實、可愛、敦實是一只大國寶。它象征著中國人拼搏奮斗,他頭上的絲帶象征著國家速滑館。透明的線條好似高速運行的“5G”技術,左手中的心形,就是東道主對于無數運動員的歡迎,他還好似一個航天員,這代表著中國在探索未來、追求卓越。
2022年冬季奧運會吉祥物“冰墩墩”
2022年北京冬奧會體育圖標
“一小時圈”、“一環六放射二航五港”交通一體化
隨著全球城市的發展,都市圈已成為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空間組織形式。首都圈為都市圈的一種特殊形態,是以承擔復合型功能的首都城市為核心,通過首都區與周邊新城的分工合作、協調發展而形成的一體化區域被視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戰略區域。在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為了更好地滿足北京市和張家口市之間冰雪運動交通往來,服務冬奧會運動員轉場的硬性需求,五年來,國家相繼實施了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已經建成通航、延崇(延慶-崇禮)高速、京張(北京-張家口)高鐵、京雄(北京-雄安新區)高鐵相繼建成通車。目前北京和張家口已經正式形成一小時交通圈,北京、張家口、延慶三大賽區之間的航空、高鐵、高速立體交通網絡體系已經呼之欲出。
時交通圈,北京、張家口、延慶三大賽區之間的航空、高鐵、高速立體交通網絡體系已經呼之欲出。
北京大興機場
京張高鐵線路標示
張承高速公路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交通線路連接情況
今后,京津冀西北部地區“軌道經脈”打通,張家口至北京最快運行時間將由過去的3小時7分鐘壓縮至50分鐘左右,張家口將進入北京“一小時交通圈”。而由于京張高鐵是2022年冬奧會的重要交通保障,因此會極大促進京張冬奧產業帶的建設。
京張高鐵開通,不僅便捷了京張兩地人員、物資的雙向流動,同時也將使京張鐵路產業帶的經濟空間結構得到極大優化。
經濟效應
直接經濟效應
奧林匹克贊助商、奧林匹克電視轉播、奧運會票務、奧林匹克特許經營。
隨著全世界對奧運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電視轉播權在直接經濟收入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其次是贊助商收入,并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除2012年倫敦奧運會外,奧運會票務收入在直接經濟收入中的占比并不是很高。
夏奧會 | 贊助商 | 電視轉播 | 票務 | 特許經營 |
2004雅典 | 6.63 | 14.94 | 2.28 | 0.62 |
2008北京 | 8.66 | 17.39 | 1.85 | 1.63 |
2012倫敦 | 9.5 | 25.69 | 9.88 | 1.19 |
2016里約 | 10.03 | 28.68 | 3.21 | 0.31 |
直接經濟效應
在奧運會籌辦期間,主辦地必然要興建大量體育、交通、通訊、服務、環保等設施,由此產生了對于勞動力的大量需求,籌辦奧運會而產生的大量就業崗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另外,通過促進旅游餐飲、交通運輸、信息技術、娛樂行業、建筑技術的發展,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以此達到間接經濟目的。
文旅產業發展良機中國冰雪旅游行業產業鏈
冰雪體育行業產業鏈中國冰雪相關產業矩陣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