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談 | 新媒體助力構建“數字食安”生態圈
食品安全關乎民生福祉。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領我們進入數字時代,以數字賦能食品安全,推動食品安全數字化轉型是政府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環,更是關系到食品安全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同時,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除了企業履行主體責任、政府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和公眾切實發揮監督作用外,還需要媒體的輿論監督,多方合力共同構建“數字食安”生態圈。
與時俱進,“數字食安”生態圈應運而生
2022年8月2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司司長馬純良在第十三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做了題為“共建數字食安生態圈,共享美好生活”的主題發言。他指出新時代要以數字賦能食品安全,多方合力共建“數字食安”,營造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以滿足不斷更新的食品安全需求。
清研認為,“數字食安”生態圈是指在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食品安全的各相關主體(監管機構、食品行業、媒體、行業協會、第三方服務機構和社會公眾等)借助信息化、數字化的方式協同合作,以維護食品安全為核心,強化彼此間聯動性、共贏性和整體發展持續性的生態系統。不可否認,食安生態圈一直存在,但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圈內”各相關主體開始關注輿論環境(諸如廣播、電視、報紙、新媒體等)的影響,更加注重彼此間的協同合作,從而使食安生態圈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此所謂“傳統食安”生態圈以數字賦能,“數字食安”生態圈應運而生。
助力構建,新媒體如雨后春筍勢不可擋
“數字食安”生態圈的構建離不開媒體的輿論監督。現如今網絡時代的便利帶來信息獲取渠道的多元化,除了廣播、電視和報紙外,還涌現了新聞客戶端類、視頻類、知識類、社群類和綜合類等新媒體平臺,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擴大了信息傳播的范圍,增強了信息傳播的影響力。“數字食安”生態圈的構建應積極融合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優勢,形成全媒體立體化格局。
1.新媒體現狀
在“數字食安”的大背景下,各類食安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清研從網站、公眾號、頭條和微博匯總整理了當前“數字食安”生態圈中的主流新媒體,主要包括中國食品安全網、食品伙伴網等,他們以網站為“基”,以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網易、知乎、微博等新媒體號為“翼”,形成強大的輿論攻勢,全面構建新媒體生態鏈,同時助力于“數字食安”生態圈的構建。
當前“數字食安”新媒體發布內容主要聚焦在食品安全相關政策法規、標準解讀,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和典型案例解讀,食品安全市場監管動態,食品行業前沿視角研究及輿情分析,食品安全健康知識科普,食品安全謠言辟謠6個方面。
當前“數字食安”新媒體發布內容主要來源于新媒體原創發布,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各地市市場監管部門等政府平臺, 新華社人民網、央廣網、中國食品安全報、中華工商時報等媒體平臺轉載3個渠道。?
2.新媒體作用
新媒體并非僅有傳播信息的媒體功能,它還具有數字化、實時性和交互性傳遞信息的獨特優勢,其在“數字食安”生態圈構建中發揮了以下作用:
匯聚食品安全熱點新聞,提升公眾參與度。通過新媒體的傳播,公眾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了解到食品安全熱點新聞,同時公眾可以主動地提出觀點、發布信息,參與度極大提升。
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向違法違規等損害人民健康安全的不良行為亮劍。新媒體容易引起社會的關注,形成社會輿論,食品安全事件與社會輿論同步發生,對食品安全事件形成壓力,進而達到監督目的。
傳播權威食品安全健康知識,提升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和監督意識。科普宣傳食品安全的相關知識,宣傳正確的飲食觀念和食品安全觀念,提高公眾食品安全意識和科學應對風險的能力,同時,提高公眾對食品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的遵紀守法和誠信經營的監督意識。
引導正確輿論導向,增強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傳播媒介的多樣性及輿論環境的復雜性,使得網絡中難免混雜著一些不實言論,對普通民眾形成一個錯誤的導向,而且嚴重影響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和公共安全,新媒體通過澄清虛假新聞、食品安全謠言辟謠和對食品安全事件進行積極回應,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作用,增強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
3.存在的短板
新媒體助力構建“數字食安”生態圈功不可沒,但目前發布的內容鮮有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手數據調查研究相對較少。現有媒體發布的文章多聚焦于食品行業現狀分析及前瞻預測研究、食品安全信息輿情監控與分析等理論研究,針對公眾滿意度、食品相關企業等的一手數據調查研究相對較少。
食品生產經營信用監管體系制度的分析相對較少。黨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在市場監管領域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這充分說明了信用監管的重要作用。現有媒體對于食品安全信用監管的報道多為動態追蹤,對國內食品安全信用監管體系制度的分析相對較少。
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具體實踐案例的分析相對較少。在“大數據”背景下,國內很多地區在食品安全智慧監管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不僅提升了監管效能,解決了監管難題,在推動食品安全監管時代化、智能化上的作用不可忽略。現有媒體對于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的報道多為市場監管動態追蹤,對國內外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具體實踐案例的分析相對較少。
順勢而為,清研積極發力助推“生態圈”發展
在多方合力共同構建“數字食安”生態圈的背景下,清研將首先結合目前“數字食安”新媒體發布內容的薄弱環節,補齊短板。
發揮新媒體優勢,在公司網站、公眾號、微博、頭條等新媒體平臺持續更新食品生產經營信用監管體系制度、國內外食品安全智慧監管案例分析等相關內容,并利用公司自主研發的調研工廠收集公眾食品安全滿意度、食品產業鏈相關企業意見建議等一手數據,定期發布行業調查數據報告,為廣大消費者、政府監管部門、食品相關企業等提供最具權威性的行業資訊。
其次,清研將發揮智慧軟件開發優勢,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搭建覆蓋食品安全監管全鏈條、支撐多場景應用、面向監管部門、監管相對人(企業、事業單位或技術機構)和社會公眾的一體化智慧監管系統應用集合。
再次,清研將發揮第三方智庫優勢,與相關專家加強合作,為相關方提供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和群眾食品安全綜合滿意度調查等調查評估咨詢服務,全方位助推“數字食安”生態圈發展。
撰稿 | 栗僡澶 清研集團城鄉建設&資源環境研究部部研究員
編輯 | 陳澤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