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談 | 循序漸進開展垃圾分類 精準發力打贏三場戰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黨的二十大報告最新要求提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2017年3月,《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出臺,推出46個試點城市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垃圾分類工作強制性和可操作性增強,實施效果逐漸顯現,2019年7月,上海正式頒布并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2020年5月,北京正式推行《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垃圾分類工作邁上新臺階。垃圾分類實施以來,公眾投放行為逐步改善,垃圾分出質量、覆蓋面明顯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治理意識增強,垃圾分類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得到改善,打造出一張張城市宜居新名片。
直面問題,強制實施,打贏垃圾分類“攻堅戰”
我國垃圾分類工作起步較晚,全國總體垃圾分類覆蓋范圍有限,垃圾分類知曉率、投放準確率、資源利用率較低,結合二十大最新要求,垃圾分類工作如何提升,朝著綠色化、精細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形成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提高垃圾資源利用水平,減少垃圾處置量,最大程度減少環境污染,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至關重要。
上海和北京垃圾分類工作經驗值得一觀,上海市先后出臺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從分類標準、收集容器、實施范圍等角度出發,保證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順利實施,通過推行“定時定點”投放、綠色賬戶、“兩網融合”、“大分流”等提升投放質量,分類收運嚴格執行,末端處理嚴格規范,大力推動垃圾分類實施;北京市發布“以首善標準推進垃圾分類”動員令,狠抓組織體系、配套政策、硬件設施、督導檢查、責任落實、輿論宣傳等建設,增強垃圾綜合治理實效,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且均取得顯著成效。

“三全”理念,共享共治,打贏垃圾分類“全民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垃圾分類是一場全民戰役,需要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各地垃圾分類工作雖已有成效,但是主要依靠政策的強力推動和大力宣傳重視,部分居民群體遵守垃圾分類各細項規則的主觀動力不足,居民尚未形成主動參與、自覺遵守的良好習慣,垃圾分類工作全民戰十分艱巨。
垃圾分類作為一項長期又艱巨的系統性的社會工作,其全面有效實施,長期持續實現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這就需要樹立垃圾分類全周期管理、全過程治理、全社會參與的“三全”理念,要通過居民議事充分聽取居民意見建議,優化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示范引導等機制;加強垃圾分類入戶宣傳和相互監督,形成常態化宣傳工作機制,通過加大公益宣傳引導居民將垃圾分類意識轉化為自覺行動;做好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將宣傳與指導有機結合,強化宣傳效果;深入宣傳愛國愛家愛社區文明行為理念,形成社區居民共治共享,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增加宣傳內容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多措并舉提升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的主動性。

系統謀劃,科技助力,打贏垃圾分類“持久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目前垃圾分類成果并不穩固,居民尚未形成將垃圾嚴格分類處理的良好習慣,同時缺乏持久的約束機制和制度保障條件,因此,如何實現對垃圾分類工作涉及到的所有資源、各個環節實現全過程、實時跟蹤、一張圖展示,提升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效果,提高垃圾分類管理效率,建立垃圾分類全流程長效機制值得思考。
發揮科技助力至關重要。要進一步建立垃圾管理全流程投放機制,發揮科技作用,搭建垃圾管理信息智慧平臺,構建垃圾分類信用賬戶和智能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推廣“互聯網+再生資源回收”模式,催生垃圾生態產業,提高再生資源的回收效率,用科技實現垃圾精細化管理、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再利用。
清研集團研發的垃圾分類全鏈路智慧管理系統通過手機、智能垃圾箱、射頻標簽、車載GPS、攝像頭等各類智能硬件設備,在前端分類、中端收運、末端處置全鏈路過程中采集重量數據、設施運行數據、人員工作數據、檢查管理數據、現場實況數據等。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預警,支撐用戶對正在運行的垃圾分類工作體系進行運營監管、數據分析展示和督查考核。主要包括運營監控、垃圾分類溯源管理、垃圾分類全景圖、居民管理、督查考核和臺賬管理6個子系統。

Part.1
運營監控系統對收運量、人員、設備、車輛、案件等進行日常預警監控,可廣泛應用于桶站監控、分類收集、分類運輸、中轉站管理、終端管理等各個環節。
Part.2
垃圾分類溯源管理系統可以獲取全鏈路個環節的責任主體、位置分布、分類數據,能有效提高垃圾分類管理效率,節省人力物力。
Part.3
垃圾分類全景圖可以通過對分類數據、位置分布、現場實況的綜合分析展示,實現對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實現實時監測。
Part.4
居民管理系統通過對居民信息、監控投放、積分兌換等進行管理,不僅能提升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還可以為下一步工作提供切實可靠的居民行為數據基礎。
Part.5
督查考核系統通過實地檢查和材料申報管理,對各級主體垃圾分類工作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監督。
Part.6
臺賬管理系統能有效獲取機構、場景、設施、人員、車輛等所有相關基礎數據,為垃圾分類管理及各項指標分析提供動態真實的本底數據。
垃圾分類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一環,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涵,是發展方式實現綠色升級的重要舉措,是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生態“革命”,形成垃圾分類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是垃圾分類工作實現全面提升的輿論基礎,建設以科技為引領,以全流程管理為依托的智能管理系統是實現垃圾分類工作高效管理的重要抓手,助力垃圾分類工作駛入智慧城市建設的快車道,切實改善人居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
撰稿 | 閆靜 清研集團公共服務研究一部研究員
編輯 | 陳澤璽
圖片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