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談 | 美國俄亥俄州氯乙烯泄漏:ChatGPT回顧歷次人為環境災難

氯乙烯是一種危險物質,在室溫下為無色易燃氣體,工業上大量用作生產PVC塑料的單體。氯乙烯被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認定為致癌物質,長期吸入氯乙烯“可能與腦癌、肺癌和一些血癌有關”。氯乙烯燃燒時可產生光氣和氯化氫等有毒氣體。光氣可致人嘔吐和呼吸困難,在最急性接觸中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美國俄亥俄州有毒氣體泄露事件回顧
當地時間2月3日晚間,一列貨運火車在美國俄亥俄州脫軌,引發火災,并導致危險化學物質氯乙烯泄漏。據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視頻,事故現場火光沖天、濃煙彌漫。大火從3日21時延續到4日早上。美國俄亥俄州應急部門6日對近日發生脫軌事故的火車后續問題進行處理,將5節車廂所裝載的有毒化學物質氯乙烯進行了排放。

據ABC報道,當地的相關部門根據當地天氣情況和預期釋放流量劃定了不同等級的受影響區域,留在紅色區域內的人群將面臨“重大死亡風險”,身處黃色區域者則會面臨“嚴重傷害風險,包括皮膚灼傷和嚴重肺部損傷”。黑線代表在最壞情況下可能受到影響的整體受關注區域。

ChatGPT盤點歷次人為環境災難
ChatGPT作為極具顛覆性的人工智能技術,尋找其能夠落地的應用場景是最關鍵的環節。環境咨詢行業需要憑借從業人員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各式各樣的環境綜合解決方案,專家在環境咨詢領域發揮的作用至少目前還是不可或缺的,同時我們也期待ChatGPT可以在環境咨詢領域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下面清研智庫就試著用ChatGPT,盤點人類史上歷次環境災難及其帶來的教訓和啟示。
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環境災害是什么

類似切爾諾貝利這樣的環境災害還有哪些

美國氯乙烯泄漏對中國有影響嗎

生態環境災難帶來的教訓有哪些

生態環境災難帶來了哪些啟示

中國在治理人為環境災害做出了哪些努力

如何評價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績

清研觀點
雖然,利用ChatGPT進行輔助能夠快速實現數據的抓取和分析,并能夠有效地進行歸納總結。但是ChatGPT仍然存在一些使用過程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例如:
1.ChatGPT為2021年為節點所編制出的語言模型,沒有訪問、學習或了解2021年以后發生的事件或信息,知識儲存也只是到2021年。因此,無法獲取時效性的新聞信息;
2.ChatGPT作為語言模型AI,雖然可以通過訓練識別并模擬人類的語言和語氣,但是漢語作為全球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在表達語義方面,還包括情感、聲調、斷句等方面。因此,ChatGPT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可能存在偏差以及信息不準確等情況;
3.ChatGPT對于專業問題的理解能力尚且有待提升,相較于對于專業度較高的問題,可能存在其數據庫中的相應知識儲備較少的情況。因此,導致其無法整合出有效信息。
總而言之,期待ChatGPT等前沿技術為我國環境治理帶來新的“智慧”!
撰稿 | 郭宏凱 李明陽 清研集團智慧生態環境研究部研究員
編輯 | 李姝敏
圖片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