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談 | 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6.0版改革方案解讀

2023年4月,北京優化營商環境的6.0版改革方案——《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旨在打造與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相適應的企業發展生態,始終保持營商環境首善之區的地位。現就該方案進行解讀。
政策背景
二十大報告為優化營商環境指明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彰顯了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也明確了當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重點領域,為北京市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指明方向。
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不斷進步
自2018年以來,北京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了優化營商環境1.0至5.0版1000余項改革舉措,切實推動制約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和堵點難點問題的解決。
從1.0-2.0版改革的重點推動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到3.0-4.0版改革的“以點帶面”,將改革從重點環節拓展到全鏈條全領域。5.0版改革強調服務再優化、再提升,6.0版改革意在以更大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實現從“量變”到“質變”,大幅提升企業獲得感,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實現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

主要內容
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6.0版改革方案圍繞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目標,推出了237項改革任務,覆蓋營造市場環境、法治環境、投資貿易環境、政務環境,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等五大領域。并從加強組織實施、強化企業服務“接訴即辦”工作體系、強化數字賦能、發揮重點示范作用、狠抓改革政策落地見效、加強政策宣傳培訓等六個方面加強組織保障。

政策亮點
著力優化五大營商環境,首次增加“營造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
6.0版改革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良法善治的法治環境、開放包容的投資貿易環境、便利高效的政務環境和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等5大環境。其中,“共同營造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是首次被作為與市場環境、法治環境、投資貿易環境、政務環境并列的領域,為打造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一流營商環境奠定了政策基礎。
全面推廣“一業一證”改革,破解“準入不準營”問題
2023年,北京市將制定全市推廣“一業一證”改革行業目錄,完成藥店、餐飲店、便利店等40個場景改革,實現行業綜合許可憑證在全市范圍互認通用,不斷提升企業經營便利度,確保“準入即準營”。
推出更多“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服務,提升企業群眾辦事體驗
繼義務教育入學、靈活就業、退休、企業開辦、獲得信貸等29個場景推出政務服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之后,6.0版改革將在舉辦會展、大型演出和商貿促銷活動、幼兒入園等20余個場景,繼續推行“一件事一次辦”服務,實現“一窗通辦”、“全程網辦”,只需提交一次申請材料,即可實現審批結果一次發放。
積極擁抱數字技術,切實提升辦事便利度
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各類數字技術,以數字化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系統打造智慧政務、智慧監管、智慧口岸、智慧稅務、智慧法院,推動更多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掌上辦”“全程網辦”“跨省通辦”,逐步實現行政給付、稅費減免、財政補貼等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全覆蓋,做到“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加強一體化綜合監管,降低對企業正常經營的干擾
6.0版改革將在餐飲、旅游、物流等31個場景推進綜合監管改革,發布統一的綜合監管合規指導手冊,讓企業一次性知曉全部合規經營要求,實現企業自主管理。并在成品油流通、自建房安全、單用途預付卡等領域開展綜合監管試點,推動“一業一證”改革和綜合監管有效銜接。通過一體化綜合監管的實施,實現對合法經營“無事不擾”,對違法行為“無處不在”。

撰稿 | 王燕宇 楊盼星 清研集團能源電力研究部研究員
編輯 | 陳澤璽
圖片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