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談 | IP與流量:文旅產業發展的破局秘訣

五一小長假,讓各地文旅部門交上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人從眾”也讓文旅部門嘗到了旅游爆火帶來的甜頭。在這個假期,還有一首童謠火遍全網。“在小小的花園里挖呀挖呀挖,種小小的種子開小小的花…”一夜突破21億播放量,五月初爆火至今熱度不減。很明顯,這首“挖呀挖呀挖”掌握了五月的流量密碼。各地文旅部門看到了這一機會,也紛紛拍攝相關短視頻助力本地文化旅游宣傳推廣。但是,從旅游宣傳營銷的策略來看,網絡流量與本地文化IP是否能夠契合,是借勢營銷能否成功的關鍵。淄博燒烤之所以具有引流效果,就是因其展現的就是淄博人的煙火氣,吸引的也是向往這種煙火氣的人。
一、當前地方文旅發展困局
缺乏核心文化IP
IP發展,現在已經成為打造文化符號、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有效路徑和方法,也是文旅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文化IP可以外化為一個地方的符號,文旅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以文化IP建設為抓手,打造更多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當地特色文化符號。當前國內旅游雖已加強打造IP,總體還是缺乏極具辨識度的IP形象,旅游產品的同質化現象相對較高,老牌景區引流勢頭依然強勁。如五一假期全國旅游排行榜中,排名前五是杭州西湖、南京夫子廟和南京鐘山風景區(中山陵)、北京頤和園和大理古城。這些地方馳名已久,屬于大眾心中選擇的旅游必打卡地之一。新秀之地想與老牌景區比肩甚至超越,還有較遠的路要走,塑造契合本地人文氣質和精神內核的文化IP是必不可少的。

缺乏流量加持
對于消費者來說,打卡網紅地已經是當代消費的驅動力之一,對于品牌方來說,網紅經濟也成為被廣泛認可并采用的一種商業營銷手段,而流量是網紅的生命。2020年以前,四川理塘縣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貧困縣,旅游的名氣并不高,但丁真走紅后,僅僅2020年最后一個月,在去哪兒平臺上,“理塘”的搜索量比國慶旅游黃金周還翻了四倍,飛豬數據顯示理塘所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熱門景點稻城亞丁、木格措等預訂量同比漲超50%,酒店預訂量同比漲超55%。丁真帶來的流量洪流,成為理塘旅游崛起的一個拐點。
今年五一,理塘縣全縣共接待旅游者141550人次,同比增幅1026.4%,實現旅游總收入1.55億元,數據依舊喜人。理塘的成功,最直接的原因歸功于網紅丁真的流量,讓這個地方被世界認識、被大眾熟知。不僅僅是網紅的力量,還有獨屬于理塘的人文魅力,透過丁真,被看見的是濃郁的藏鄉風情,吸引著人去身臨其境。

二、文旅發展的破圈秘訣
文化IP與流量契合
文化旅游搭上“網紅快車”,利用流量一夜爆紅,確實是能夠較快吃到旅游紅利,但是這只是文旅發展的起點。如何從“網紅”到“長紅” ,將“流量”變“留量”,是文旅產業長效發展應該解決的問題。在借勢流量提升本地旅游時,本地文化IP與流量聯合,需要找準流量與本地文化底蘊和旅游資源的契合度。旅游開發一味求新、求奇,得到的結果可能是曇花一現。掌握契合本地文旅資源的流量密碼,才能在流量加持下,凸顯本地特色,形成疊加效益,將“流量”變“留量”。熊本縣與它的熊本熊就是文化IP與流量契合實現文旅破圈最好的證明。
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
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是密不可分的。就今年出圈的旅游網紅城市南京來說,之所以能“紅”,原因并不是“網”,而是深厚的城市底蘊、獨特的城市文化帶來的,網絡只是一個媒介,讓城市的歷史、文化、風景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被更多的人了解和熟知。文化旅游的相得益彰是這些老牌景區長盛不衰的重要秘訣。
營銷與配套服務聯合
旅游想要“長紅”,除了文化氣質吸引,還要靠“養護”,“養”人氣、“護”服務質量。“養”人氣,需要要有跟上時代節奏的宣傳營銷手段,把握旅游市場及大眾需求的變化,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一是豐富宣傳推廣形式,線上線下聯合推廣。二是要注重宣傳推廣的時效性。如在疫情期間,短途游、周邊游、自駕游等更受青睞,但在疫情放開后,出國游、中遠程游需求增多。三是旅游產品開發應符合市場不同年齡群體的需要,根據自身具備的資源來定位主客流。年輕人更傾向于與自由行,喜歡較為刺激、體驗感強的項目,玩出特色。“護”服務質量,需要提升公共配套設施,需要提高游客接待能力,需要提供優質的旅游服務,從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等各個方面持續優化提升游客體驗,這是旅游能長期引流的必要保障。

撰稿 | 江鳳環 清研集團江蘇子公司研究員
編輯 | 陳澤璽
圖片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