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談 | 借助信息平臺確定低保擴圍方向,高效開展救助兜底保障

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救助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社會救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確要求要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7月,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再次強調,“江蘇必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問題現象
今年7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并且指出要切實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我國經濟在復雜多變的外部局勢,又面臨著地產暴雷、經濟下行等內部風險,在艱難的內外部環境下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的穩定,但經濟形勢依然面臨較大壓力,就業形勢較為突出,因此充分發揮低保兜底保障功能在當前發展時期尤為重要。
然而今年以來,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救助保障對象反而不斷減少,以江蘇省為例:江蘇省全省低保人數持續減少,截至7月底,全省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62萬人,較去年底減少了2萬人。到8月底,低保人數再次下降到61.9萬人,環比減少1033人。因此需要采取積極措施有效發揮低保的兜底保障功能,避免功能失效,防范社會發展中存在的風險與不穩定。

任務要求
今年,民政部將“低保人數不低于2022年底人數”列入考核指標,分值較高,可以說擴圍效果如何直接影響了全省社會救助乃至民政工作在全國的績效。省級今年也將低保保障人數作為精準救助率的重要參考納入服務高質量考核,主要是以平時工作情況 (錯保漏保違法違紀、信訪等) +低保擴圍情況 (2023年底的保障人數-2022年底保障人數),對設區市和縣 (市、區)進行考核。
因此,今年8月,江蘇省民政廳會同省委農辦、省財政廳、省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關于切實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推進低保等社會救助擴圍、提質、增效,更好兜住兜準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在家庭收入核算方面,一是完善家庭收入認定項目;二是落實就業成本支出抵扣;三是綜合考慮家庭剛性支出。在財產認定方面,車輛、資產限制適當放寬。此外完善更寬松的低保漸退緩退政策。

信息系統利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并明確要求“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江蘇省在分類分層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實現特困、低保、低保邊緣、支出型困難家庭以及臨時救助為支撐的救助體系,最大力度涵蓋有救助需求的困難群眾,并借助社會救助業務信息系統實現數據化動態管理。因此低保擴圍的重點對象,不在分類分層救助體系之外,而在救助體系之內的其他類別之中。因此工作開展思路在于借助社會救助信息系統,找出符合低保擴圍政策的群體。
退保群體
近一年退保群體中,存在可能符合擴圍政策放寬標準后的低保救助對象。利用社會救助業務信息系統平臺,分析月度上報的退保數據,分析低保救助對象的退保原因。江蘇省級金民系統和市級救助云平臺,兩級系統相結合,開展專項分析。以南京市浦口區為例,浦口區1-8月共退保96人,其中因死亡退保54,占比56.%;轉特困27人,占比10.4%,其他原因(主要包括收入超標、財產超標等)占比33%,當前擴圍政策在家庭收入、財產等多方面放寬標準,因此收入、財產超標而退保的群體有符合擴圍政策的可能。
低保外重殘群體
根據擴圍政策,成年無業的一、二級殘疾人和三級精神、三級智力殘疾人可以參照單人戶提出低保申請,提出“成年重殘單人保”概念,在低保救助之外通過信息系統查詢符合該項政策條件的重殘群體。由于低保救助金額與殘疾人兩項補貼金額基本相同,在醫療救助方面低保救助幅度相比較大,但是由于低保每年可能需多次審核復核,對這重殘群體形成額外負擔,因此積極性有限。通過信息系統平臺查詢是否曾申請低保救助以確定其意愿,符合“成年重殘單人保”條件,同時具有申請低保意愿,可以基本確認是可以擴圍救助對象。
低保邊緣
低保邊緣家庭是同工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月收入不高于戶籍所在地月低保標準的1.5倍且財產符合相關規定,在低保和特困救助之外的家庭。可以說低保邊緣距離低保只有“臨門一腳”,擴圍政策在就業成本以及醫療支出成本方面規定了相關的扣減,有較大幅度放寬,且生活用機動車輛進行規定,其(實際)價值不得超過年低保標準3倍。在社會救助信息系統中,這部分群體有較為詳細的家庭信息,針對所登記的信息按照擴圍政策進行收入和財產測算,找出符合條件的家庭,有針對性開展宣傳救助。

通過社會救助信息系統較為精準分析出高度可能符合低保救助的對象,以此確定低保擴圍救助的工作方向,在有限的時間內,有針對性的政策宣傳、入戶走訪和救助實施,高效開展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此外借助低保擴圍,盤活社會救助信息系統,實現有效的動態管理,不斷完善分層分類救助體系。
撰稿 | 尹恩生 清研集團江蘇子公司研究員
編輯 | 陳澤璽
圖片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