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研智談 | 大數據時代食品安全“智慧+信用”監管新機制
315土坑酸菜事件,雙匯生產車間亂象,星巴克門店出售過期食品,必勝客后廚使用過期食材、煎炸油超標不換,羅森、全家便利店售賣過期食品……近年來,部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為謀求快速經濟效益,生產經營劣質食品、問題食品甚至有害食品,導致各類食品安全事故頻發,不斷沖擊著社會公眾的食品安全底線。為此,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要求,以智慧賦能,將信用手段貫穿到食品安全監管各個環節,創新推動食品安全信用監管,打好監管“組合拳”,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失信行為,同時推動食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食…
-
清研智談 | 數字化賦能智慧公園建設
隨著全國城市的更新,智慧公園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改善了傳統公園中管理的粗放式和景觀的互動性不強、體驗不佳的缺點,公園的智慧化升級變成公園建設的必然方向。 智慧公園是指運用 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新一代智能基礎設施,通過數據匯聚和業務融合,促進公園管理智慧化,游客服務人本化,打造“科技+新潮+趣味+智能”的新時代智慧公園。本文從基礎設施提升、智慧化管理和人本化服務三方面介紹數字化技術為智慧公園運營服務賦能。 基礎設施提升 很多公園在完善智能設…
-
清研智談 | 我國智慧酒店發展趨勢
伴隨90后、00后對消費市場的影響不斷加深,住宿、餐飲過程中強烈的科技體驗和場景消費的追求也在不斷增強。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為支撐的智慧酒店以其高效、智慧化的管理與服務,不僅滿足了現今社會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需求,而且實現了消費者對高科技的體驗。據統計,全國智慧酒店每年以10%—15%的速度快速增長,并迅速占領行業市場,給傳統酒店帶來巨大沖擊,引領了現今酒店業發展的方向。展望未來,文旅消費活力加快恢復,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智慧酒店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何謂智慧酒店 智慧…
-
岳陽縣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清研全程提供技術支持
2023年1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示了“2022年度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成效明顯擬激勵的市縣名單”,全國擬激勵市縣共計8個,岳陽縣名列縣級單位第一。在岳陽縣創建申報國家林長制工作激勵過程中,清研團隊全程提供了專業咨詢服務,并獲得服務單位的高度評價。 針對岳陽縣實際情況,清研團隊編制了岳陽縣打造國家林長制督查激勵示范項目工作方案,助推岳陽縣林長制工作在中央級媒體進行宣傳推廣,對2022年度岳陽縣林長制實施情況進行專業第三方評估。在最后申報階段,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境況,清研團隊認真負責、耐心細致,嚴…
-
北京市第二,生態涵養區第一!清研為密云綜合文化中心服務效能評估貢獻力量
在北京市文旅局組織的2022年度北京市街道(鄉鎮)綜合文化中心服務效能評估排名中,密云區取得全市第二、生態涵養區第一的好成績。清研集團全程提供了專業咨詢服務,并獲得相關單位高度評價。 2022年,全市街道(鄉鎮)綜合文化中心服務效能平均分為75.68分,密云區綜合評分為83.34分,在全市的貢獻率為10.13%,相比去年排名上升9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和文旅部關于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運行管理排查工作的要求,鄉鎮(街道)綜合文化中心服務效能評估標準以《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
清研智談 | 北京園林綠化垃圾體系化建設亟需“零”的突破
2022年底,北京市陸續有7個區獲得了“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北京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63平方米,“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成為了北京市城市生態生動寫照。北京市綠化成績喜人,但隨之而來的海量(體積是同等重量普通垃圾的5-7倍)園林綠化垃圾讓人憂心。 園林綠化垃圾主要指園林綠化建設管養過程中產生的喬木、灌木、花草修剪物,以及植物自然凋落產生的植物殘體,通常包括樹枝、樹葉、草屑、花卉等,2021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清運量784.22萬噸,而當年產生的園林綠化…
-
清研智談 | 智慧教育,為“雙減”政策落地提質增效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強調要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滿足學生需要,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基本消除學科類校外培訓各種亂象?!半p減”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是我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內在要求。在“雙減”政策背景下,開展智慧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深入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課堂的教學實效成為學校的重要課題。 智慧教育賦能“雙減” 《中國智…
-
清研智談 | 智能化手段讓高標準農田管護省心省力
高標準農田整治建設是鞏固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2019年以來,國家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各地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中明確,到2022年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到2030年建成12億畝高標準農田。 隨著各地高標準農田項目的上馬,“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農業畫卷正徐徐鋪開。俗話說“三分建,七分管”,一些地方存在重建設、 輕管護的問題,未能有效落…
-
清研智談 | 新時代智慧城市建設思考
智慧城市這一概念,是在2008年11月,由IBM提出的。當時的這個概念從技術發展的視角來看,是建設通過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實現全面感知、泛在互聯、普適計算與融合應用的數字化城市。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普遍意義上的智慧城市仍舊需要以各類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基礎,但卻更為注重城市各類信息的共享、城市大數據的挖掘和利用以及城市安全的構建和保障,通過這些技術打通傳統智慧城市的各類信息和數據孤島,實現城市各類數據的采集、共享和利用,建立統一的城市大數據運營平臺。 隨著對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