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研智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7大舉措
研究當前智慧城市領域的發展情況,發現做到這七點讓這些城市脫穎而出。 布拉格、曼徹斯特和墨爾本等城市使用智能垃圾桶,當垃圾桶裝滿時,會通知垃圾收集中心。在邁阿密、愛丁堡和雅加達,可以根據實際照明需求自動調暗和關閉的聯網路燈。洛杉磯、漢堡和北京的市民可以在街上為電動車充電。 盡管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全球智慧城市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各城市的智慧城市發展階段明顯不同。走在前列的城市包括巴塞羅那、阿姆斯特丹、新加坡、紐約、舊金山、迪拜、哥本哈根、首爾、東京和阿德萊德。 經過總結發現,建設成功的新型智慧城…
-
清研智庫:運用物聯網技術推動垃圾處理發展
世界上幾乎每個城市都需要對廢棄物進行智能處理。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我們每年產生20多億公噸的城市固體廢棄物。到2050年,每年產生的廢物將增加70%,達到34億公噸。這對城市管理者來說尤其擔憂,他們需要確保有效的垃圾收集和處理,以維護公眾健康和整體的宜居性。 大多數城市過去在廢棄物管理方面采取的是被動的方式,因此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或在法律規定的推動下才會進行投資。歐盟國家要求必須回收至少50%的廢物,否則將面臨處罰,美國也在探索改變回收方面的績效指標。 越來越多的城市被要求從線性經濟向循環經濟轉…
-
清研智庫:六項發展促進美國的AI治理
今年對于美國人工智能(AI)的治理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特朗普政府成功推動了數億美元的AI研究資金,同時也鼓勵聯邦AI實踐的正規化。拜登政府的聯邦機構在努力遵守有關如何使用和規范AI的行政指導。除了通過AI支出增加之外,國會還責成白宮創建新的國家AI計劃辦公室來協調這些發展。所有這些都是在歐洲委員會(EC)提出《數字服務法案》時提出的,該法案將對互聯網平臺如何使用AI進行監督。歐洲委員會也準備在春季提出一種針對AI防護的綜合方法。 1)聯邦政府關于AI規定 2020年11月17日,管理和預算辦…
-
清研智庫:數字化時代的中國經濟增長不僅需要新基建,更需要新教育
經過幾十年的改革,盡管存在一些需要彌補教育機會、質量和教育針對性方面的差距,如今的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可以很好地為工業經濟服務的教育體系。但是,現在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提供現代數字化、后工業經濟所需的技能,同時灌輸終身學習的新的國家精神,并確保系統的公平性。 中國需要一場技能革命 要使中國普通人的生活質量持續改善,即使他們工作的經濟性質發生變化,技能革命也是至關重要的。在過去的30年里,中國的收入和勞動生產率實現了10倍的增長,GDP增長了13倍。過去幾十年經濟增長背后的一些關鍵驅動力現在正在減弱。…
-
清研智庫:解決AI算法偏見的五個策略
從谷歌搜索和約會網站到檢測信用卡欺詐,人工智能(AI)一直在尋找新的方式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但我們能信任驅動它的算法嗎? 作為人類,我們會犯錯誤。我們可能會出現注意力失常,誤解信息。然而當我們重新評審視時,我們可以挑出錯誤并糾正它們。但是當一個AI系統犯了錯誤時,無論在相同的環境下看了多少次相同的數據,它都會一次又一次地重復。 AI系統是不可避免地使用反映過去的數據進行訓練的。如果一個訓練數據集包含了過去人類決策的固有偏見,這些偏見就會被系統編纂和放大。或者如果它包含的關于特定少數群體的數據較少…
-
清研智庫:APEC報告認為AI將提高亞太地區競爭力,促進區域一體化
APEC工商咨詢理事會(ABAC)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人工智能(AI)在緩解COVID-19大流行對APEC經濟體的短期和長期影響方面都可以發揮作用。 從醫院的自動健康診斷到組織的智能招聘流程,這份APEC的人工智能報告發現,AI技術正在創造新的、以前無法預見的工作崗位、產品和服務,將有助于COVID-19后的經濟復蘇。 2020年ABAC主席羅哈納·丹斯里·馬哈茂德表示:當我們發布這份報告時,APEC經濟體正面臨著全球流行病和經濟危機的雙重威脅,這將在未來幾年內給我們的社區留下印記。APEC經…
-
清研智庫:是什么驅動亞洲的技術進步?
亞洲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技術力量。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的最新研究,在過去十年中,亞洲的科技公司收入占全球增長的52%,創業資金占43%,研發支出占51%,專利申請占87%。亞洲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它的成功對世界其他地區有什么借鑒意義? 當然,亞洲并不是一個整體,亞洲內部的技術差距仍然很大。例如,印度的大型科技公司比其他主要經濟體少。不過,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科技公司中,有四家是亞洲公司。 中國擁有全球26%的獨角獸(估值10億美元或以上的初創企業),在亞洲科技創業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盡管它在核心…
-
清研智庫:西方經濟衰退之后,試圖開啟基建投資促增長模式
有關更有效的抗病毒療法和疫苗的消息令人振奮,這使人們謹慎樂觀地認為,至少富裕國家可以在2021年底之前控制COVID-19大流行。 但目前,隨著殘酷的第二波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層出不窮,廣泛而有力的救援仍然至關重要。各國政府應該允許公共債務進一步上升,以減輕影響。但是,發達經濟體在疫情發生前已經乏力的新增長從何而來? 大型基礎設施支出? 宏觀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在深度衰退之后,生產性基礎設施支出是必要的。然而,幾十年來,發達經濟體的基礎設施支出一直在斷斷續續地下降。 以美國為例,2017年美國在交通和…
-
清研智庫:縮小數字鴻溝,幫助老年人更好的融入智能生活
2020年是不幸的,根據世衛組織的數據,去年有170多萬人死于新冠,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上升。隨之而來的城市乃至整個國家的封鎖,使全球經濟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除中國外,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都預測為負數。由于對病毒的恐懼、喪親的悲痛、對生計的擔憂,以及由此帶來的封鎖壓力,精神健康問題也在上升。 在COVID-19的沖擊下,生活的許多方面,如購物、學習和工作的數字化轉型速度加快。然而,科技仍然是一把雙刃劍。即使它讓生活在疫情中得以在某種程度下正常化,但它也可能…
-
清研智庫:中國經濟轉型面臨的三個挑戰
由于國內和全球因素的影響,中國40年來年均10%左右的驚人增長率正在結束。 在分析中國未來幾十年的前景時,有三個特別引人注目的挑戰:從勞動力過剩社會向勞動力短缺社會的轉變;從投資向創新作為主要增長來源的轉變;以及中國的全球地位從一個新興大國向一個成熟大國的轉變。 ?勞動力老齡化 快速老齡化可能是中國國內最大的挑戰。2049年65歲以上的人口將從現在的2億增加到4億,總人口將略有下降。在這個群體中,85歲及以上的人口將上升得最迅速。到2049年,從今天的不到5千萬增加到1.5億以上。中國的城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