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庫:地廣人稀的澳大利亞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經驗
澳大利亞并未因為“地廣人稀”就忽略了垃圾分類工作,恰恰相反,澳大利亞從家庭垃圾箱收費到垃圾桶擺放、生活垃圾分類、特殊廢棄物預約處理等形成了嚴格、嚴謹的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體系。
- 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
澳大利亞各基層政府對垃圾分類回收制定了較為精細的管理規定,生活垃圾通常分為三大類。1.可回收利用垃圾,放入黃色垃圾桶,給人的感覺大體是用來包裝的東西都可以放,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包裝都可以扔到黃桶里。比如泡沫盒子(一次性飯盒)、樂利包裝(長保質期盒裝牛奶包裝) 等是不允許被放入黃桶里的。所有玻璃,即使是碎了的玻璃,也可以放入黃桶。其實按照規定,政府鼓勵大家把所有瓶子都做簡單沖洗,并把蓋子去掉后再放入黃桶。空紙箱當然要放入黃桶,放之前要盡量把紙箱壓平。所有的可回收垃圾需要散放,而不是用塑料袋裝起來。尿片不能放到黃桶里。每兩周收集一次;2.樹葉、雜草等園林有機廢棄物,放入綠色垃圾桶,每兩周收集一次;3.不可再利用垃圾入廚余和普通生活垃圾等,放入紅色垃圾桶,每周收集一次。
對垃圾桶如何擺放也有相關要求:兩個垃圾桶之間的距離不能低于50cm;垃圾桶1米內不能有大型障礙物,比如汽車和樹;垃圾桶的重量不能超過75公斤 (有些社區要求是小于70公斤);垃圾桶需要放在離馬路0.5米-1.0米之間 (有些社區規定0.5-1.5米之間);垃圾被收走后的24小時內,需要把垃圾桶推回原處。
除上述垃圾外,不適于投放垃圾箱的特殊廢棄物,如危險廢物、大件垃圾等,由市政部門預約收集或自行送至資源中心,按照定價付款才能處理垃圾。此外,裝修房屋也需要提前向垃圾公司付費申請專用的垃圾桶。
回收時間是按澳大利亞制定的「垃圾日歷」來循環的,日歷上有三種顏色對應當天收集的不同垃圾,垃圾日歷可以在手機APP和網站上查詢。
人們必須在前一天晚上或當天清早將相應的垃圾桶拖放到家附近的馬路旁邊或指定的位置,下午或晚上再將已經清空的垃圾桶拖回自己家。如果居民的垃圾桶盛不了自己的垃圾,垃圾回收員不會清理溢出的垃圾,居民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為了指導居民進行準確的分類,澳大利亞市政部門為分類收集制定了詳盡的指南。在市政網站、專門的手機APP或發放給居民的小冊子上,都有詳細的垃圾分類指導。
- 家庭垃圾箱收費制
在澳大利亞家庭標準垃圾箱申請費用為30澳元,此后每季度針對普通垃圾箱、綠化廢物垃圾箱的收費為20澳元,按年度交費會有輕微折扣。一旦申請,該服務至少持續一年,此后可隨時申請中止。為了鼓勵回收,可回收垃圾箱僅收設置費,后續不再收費,而且340 L的大型垃圾箱的申請費用也是30澳元。也有部分城市采用統一的市政費,即綜合評估居住條件,按固定費率收取市政費,包含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公共建設等等。
對于學校等單位,有廢物減量教育辦公室負責指導,并且提供更大型的垃圾箱,而且不收費。對于企業的可回收垃圾,每周回收,不收初始的設置費,但每次服務收費,240L、340L和更大型垃圾箱的費用分別為6、8.3、18.7澳元。
資源中心專門派車收集通常按照重量收費,如每車普通垃圾(不超過500公斤)收費11.7澳元;超過500公斤時,超出部分每噸125.1澳元。對于綠化廢物、商業單位產生的垃圾,也有詳細的收費標準。
- 垃圾填埋場變身奧運村
由于澳大利亞地廣人稀,普通垃圾通常采用填埋處置。2000年悉尼奧運會作為第一屆“綠色奧運會”而被載入史冊,當時的奧運村曾是新南威爾士州最大的垃圾填埋場。
當時,整個地塊不僅地下埋著垃圾,地上還立著數十座由廢棄物堆積成的小山。為了徹底改造環境,政府投入了23億澳元的巨資。由于當初垃圾堆放遍布方圓400公頃的地區,垃圾種類繁多,工作人員不得不在每50平方米就進行一次鉆井取樣,送回實驗室以分辨該地區的垃圾種類。
此外,對于約400噸的化學垃圾,專家分析討論后,決定用碳氫化合物封閉并標示為化學垃圾進行二次熱解析。隨后,將絕大部分焚燒過的垃圾就地掩埋,用厚的黏土層對拉近進行封閉,同時,在表土層上種不同種類的植物,利用植物的根系涵養水土、凈化水質,利用葉子凈化空氣。當地著名的民間環保組織“守護土地”曾專門為悉尼奧運會組織了大規模植樹活動,很多學生、市民、公司職員和政府官員利用周末乘著火車,自帶食物前來植樹。就這樣,昔日令人頭痛的垃圾廢墟,成了世界著名的綠色奧運村,也成為當地環境改造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 與美食、游戲、演講等相結合調動公眾積極參與
此外,澳大利亞還通過設定免費日、大件垃圾日、回收商店等措施推動垃圾回收利用。很多社區會定期舉行“二手集市”,人們在路邊擺出自家不再需要的床墊、沙發、柜子、家電、兒童玩具等。不少東西還很新很干凈,家電上則會附著“可以正常使用”的紙條,意在提示有需要者可以取走。這個做法既幫助了有需要的人群,又可以為自家節省一筆垃圾清理費,可謂一舉兩得。
公眾參與是澳大利亞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亮點,除各類環保組織開展宣傳推介外,市政部門也會安排專人參與活動,向居民介紹市政工作。這些活動一般與美食、游戲、演講等結合在一起,以Party的形式激發公眾的熱情。澳大利亞的垃圾分類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老師帶領著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參觀垃圾回收站,學習垃圾分類回收。在小學,澳大利亞更是設有環保課程,從源頭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