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庫:當今英國軟實力的衰退
英國統(tǒng)治海上的時間并不長,但在過去半個世紀里卻非常成功地在世界舞臺上發(fā)揮了遠超其規(guī)模的影響力。英國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它堪稱模范地運用了軟實力。龐大而多樣,包括開放的經濟、務實的全球視野以及議會民主和法治的良好聲譽。
然而,任何精通營銷的人都可以告訴你,雖然建立一個品牌需要數(shù)年,有時甚至數(shù)十年、數(shù)百年,但摧毀一個品牌幾乎不需要任何時間。英國脫歐,以及2016年公投前、公投期間和公投后歷屆保守黨政府的反復無常政治都在證明這一點。
10月,穆迪評級機構成為最新一家指出英國政治腐爛的機構。穆迪在下調英國信用評級時,提到了 “立法和行政機構質量下降 “等因素。當然,鮑里斯·約翰遜威脅要違反國際法,凌駕于與歐盟簽訂的有關北愛爾蘭的條約之上,這與英國在法律上的正直聲譽不符。他在2019年試圖暫停議會對英國退歐的辯論,這一努力遭到最高法院的拒絕。
內政部一直在向世界發(fā)出信息,稱其終止了行動自由,這一點并不那么明顯,但也不那么隱蔽。在英國,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發(fā)展,其堅持和擴大基本自由的國際聲譽可以追溯到大憲章。而政府強加給在英國的歐洲國民的不適和不便,公然無視他們對國家經濟和更廣泛的繁榮做出的非常真實的貢獻。在英國約17%的學術研究人員和約18%在城市工作的人來自歐洲國家。最新數(shù)據顯示,定居計劃和被煽動起來的整體反歐情緒,讓已經在英國的歐盟國家國民深感寒意,很可能會讓許多其他人望而卻步。
在個人層面上,英國脫歐讓個人質疑自己身為英國人的自豪感,并且許多其他生活在歐洲大陸的英國人,開始尋找第二本護照。
長期以來,德國為彌補第三帝國時期所犯下的罪行所做的努力是真誠的,他們試圖正視自己的歷史讓人欽佩,無論多么痛苦。隨著英國脫歐公投,既是英國人又是歐洲人已經不可能了。
在英國名譽受損的同時,德國已經站出來取而代之,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德國現(xiàn)在不僅崛起了,而且,從某些角度看,德國的軟實力達到了頂峰。今年早些時候,蓋洛普的一項關于全球領導力的民意調查顯示,德國連續(xù)第三年位居榜首。其他按聲譽對國家進行排名的民調,包括來自《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民調,都將德國列為第一梯隊,遠超英國。特別是總理默克爾,她的能力和體面感廣受贊譽;與英國不同的是,她向有需要的移民敞開了國門。
軟實力的本質是難以衡量的,但失去軟實力就會有后果。門上掛著 “不歡迎歐洲人 “的牌子,不僅讓歐洲的優(yōu)秀學者和銀行家望而卻步,而且已經在降低英國對歐盟學生和外國直接投資等的吸引力;公投后外國直接投資開始下降,2019年僅為2016年的三分之一。
作者Peter Gumbel,清研智庫李梓涵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