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亞飛(清研智庫園林綠化部研究員)
園林綠化廢棄物是指園林綠化經營管理過程中所產生的枝干、落葉、草屑等植物殘體,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和營養元素,經充分腐熟后施到綠地土壤中后,可以明顯改善綠地土壤的通透性。
2016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提出園林廢棄物禁燒令,同時要求不斷探索園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新方法。據測算,目前北京市每年產生園林綠化廢棄物干重341萬噸,實際利用量不足10萬噸【來源:孟丙南,《動向國際:標準化助推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置利用高質量發展》】。隨著造林工程的不斷實施,綠化廢棄物產量將會不斷增加,亟需積極推進園林綠化廢棄物科學規范處理和綠色循環利用,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和城市綠地生產力,實現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
首都園林綠化“零廢棄”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從生態效益來講,科學規范處置園林綠化廢棄物,變廢為寶,就地還肥于林、還肥于地,對于改善林地綠地土壤肥力,維護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其二,從經濟效益來講,園林綠化廢棄物相對龐大,向城區外填埋需遠距離運輸,人工成本和運輸成本均會增加,就低就近實現“零廢棄”可節約一定的經濟成本。其三,從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來講,實現園林綠化“零廢棄”是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其四,從首都城市可持續發展來講,是應對人口調控、城市容量擴增、緩解資源環境壓力的有效途徑。
在我國,傳統的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方法是填埋和焚燒。自2016年,北京市提出園林廢棄物禁燒令,鼓勵科學創新、綠色生態的處理辦法。至此,我國各地的處理方法集中有三點:一是粉碎還田;二是腐殖化堆肥處理;三是就地取材設計園林小品。但目前腐殖化技術還不成熟且未大范圍推廣,處理模式較粗放。
園林綠化“零廢棄”是一個一體化、可循環的產業鏈:涉及廢棄物的收集、加工處理、再應用。園林綠化廢棄物相對分散龐雜、季節性明顯、運輸成本高,如何科學收集消納還未形成系統。利用園林廢棄物進行發酵腐熟后可加工成有機肥、育苗與栽培基質及土壤覆蓋物等技術相對成熟,然而,由于再利用產品的特殊性和應用對象的局限性,規模化銷售量較少。
相比于生活生產垃圾,園林綠化廢棄物與居民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感、且污染性相對較小、環境破壞力也相對較弱,城市管理中鮮有相關的科普宣傳,人們對這方面的再利用意識較薄弱。園林綠化“零廢棄”的工作開展情況進展緩慢,公眾監督意識淡薄。
隨著城市綠化面積的逐漸增大,園林綠化廢棄物也急劇增加,焚燒和填埋等傳統處理方式不僅占用土地,還易造成環境污染。通過對園林綠化廢棄物進行科學規劃利用,使廢棄物轉化為有機肥料、土壤改良劑、生物燃料、生物基質等循環利用產品,實現園林綠化“零廢棄”。
園林綠化廢棄物的收集處理需實施源頭把控、分類施策。如山區、半山區土壤干旱貧瘠、有機質含量低,園林綠化廢棄物宜就地就近粉碎還林、自然腐熟還林,改善土壤質量;果園、苗圃、花圃等產生的廢棄物,以就近堆肥和就地掩埋處理為主等;城區綠地、小區綠地、公園、旅游景區等,以集中收集綜合處理為主,根據土地規劃和資源分布情況,在城區周邊建立適度規模的綜合處理場,進行廢棄物循環利用處理【來源: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
堆肥技術,是目前運用較為普遍的一種方法,即將綠色廢棄物中的有機可腐物轉化為土壤可接受且迫切需要的有機營養物或腐殖質;基質化技術,是將收集后的綠化廢棄物進行粉碎、發酵、腐熟、后加工等生態化處理,制成植物栽培基質、綠色堆肥、綠地覆蓋物及土壤改良劑等相關產品。在嚴格遵守北京市《園林綠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規范(DB11/T 1512-2018)》的基礎上,積極創新無害化處理,提高附加值。
園林綠化廢棄物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加工形成生物有機肥,可廣泛應用于園林綠化、屋頂綠化、土壤改良的方面;加工形成的有機基質,在花卉培育、種苗培育等方面也有著廣泛的市場前景;林業廢棄物也可作為生物質能源,緩解化石燃料的壓力。目前園林綠化廢棄物循環應用意識還較薄弱,可加強推廣、拓寬應用市場,反過來也會促進廢棄物循環應用的意識。
園林綠化“零廢棄”從源頭、加工、應用產業鏈技術實現的同時,各責權單位也需加強任務管理。責權單位涉及科技處、造林營林處、城鎮綠化處、公園風景區處、林場處、產業發展處、計財(審計)處、平原綠化處、林保站、林業站、種苗站等多個成員單位。由于涉及部門眾多,權責易混淆,往往造成管理盲區或多頭管理等狀況,為此也造成了資源綜合利用低的問題。明確園林綠化廢棄物管理職責,加強對廢棄物在收集、運輸、處理等環節的全過程監督管理,提高園林綠化廢棄物綜合利用效率。
圖例:大興區園林綠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范點
2020年朝陽區園林綠化局投資建設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示范點,采用粉粹分解一體化處理技術,將產生的園林廢棄物進行分類粉粹,利用生物技術將粉粹物腐熟為有機肥料,預計全年可消納園林廢棄物約5000噸,節約消納費用200萬元,粉粹處理后的園林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來源: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
2018年,北京市通州區東郊森林公園園林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站建立,主要用于處理東郊森林公園及其周邊產生的園林廢棄物,可輻射1000畝平原造林區產生的園林廢棄物的收集、處理利用技術體系,就近建設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產品推廣應用試驗示范區600畝。運行一年后,不僅減少了處理、運輸園林廢棄物所產生的費用和人力物力,同時也實現了園林廢棄物的資源回收和再利用。【來源:圣海林,《東郊森林公園園林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示范點》】


圖例:通州區東郊森林公園園林綠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范點
玉淵潭公園是“增彩延綠工程”城市公園示范區之一,從2013年開始,公園對修剪下來的樹枝進行集中堆放,定期進行粉碎和堆肥處理,然后使用在樹堰內里進行覆蓋,合理將園林綠化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理。目前,公園每年粉碎木屑約3700立方,用于覆蓋櫻花和部分景觀大樹累計達2500余株。覆蓋物一方面對植物保墑作用明顯,減少了灌溉次數和用水量,另一方面可作為肥料改善土壤結構,改善土壤通氣狀況,促進植物根系生長。【來源: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