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工廠 | 近9成的人曾受過打壓式教育,他們現在怎么樣了?
2019年,影視劇《小歡喜》爆火,劇中的喬英子因為受不了媽媽的打壓式教育,一度崩潰到要逃離媽媽,不過最終結局圓滿,媽媽發生轉變,選擇了尊重、支持女兒的夢想。

優秀的節目主持人董卿曾在節目中坦言,父母從小就對自己高要求、嚴格要求,這激勵董卿迅速成長,雖然也曾埋怨過父親的嚴厲,但也會感謝是這份嚴厲成就了現在的她 。
有人在打壓教育中逆勢成長,有人在打壓教育中變得自卑、痛苦。關于打壓式教育,大家怎么看?近日,調研工廠發起一項針對“父母打壓式教育”的網絡調查,共回收了2182份數據,最終的答案超出想象。
別人家孩子的光芒,你家孩子的陰影
中國有句俗話,“棍棒底下出孝子”。調研工廠(https://survey.work)數據顯示,或多或少受到過父母打壓式教育的比例高達88.61%,絕大多數時候都被父母打壓的比例達15.09%,從未受到打壓教育的僅占11.39%。
同時,數據可以看出,絕大多數時候被打壓教育和有時會受到打壓教育的人群以男士居多。

父母的打壓式教育,以大家最熟悉、也最反感的“別人家的孩子”最多,占比50.37%。犯錯還被貶低、很少被夸獎、諷刺否定你的想法分別占比37.1%、 33.46%、25.53%。

打壓式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
打壓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不可忽視。調研工廠(https://survey.work)數據顯示,經常受到打壓式教育的孩子,長大后會暴躁、缺少耐心(46.53%),叛逆、自暴自棄(41.97%),低自尊、不自律(39.84%),自卑、自我否定(35.96%),缺乏安全感并影響親子關系(34.99%)。

被打壓后卻少有怨恨
但即使這樣,經常受到打壓教育的孩子,會怨恨父母嗎?數據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調研工廠(https://survey.work)數據顯示,認為父母這種教育方式是為了督促孩子向優秀的人學習的占了52.94%,認為是希望孩子能自省自查的占46.35%,還有41.05%的比例認為是父母的攀比心作怪。

面對父母的打壓,更多人用鍛煉抗壓能力(40.09%)、適當遠離(36.77%)、經濟獨立(33.75%)、自我鼓勵(30.83%)、適當理解父母(27.91%)的方式來調節自己。
打壓式教育會影響“下一代教育”嗎?
打壓式教育,可以算是上一代父母的“通病”,他們總是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意思,明明想夸,開口卻是反話,久而久之導致親子關系不冷不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在成為父母之后,往往會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彌補曾經的“感情缺失”。
調研工廠(https://survey.work)數據顯示,在絕大多數時間被打壓的人中有65.09%表示絕對不會打壓自己的孩子,這個比例在有時受打壓和偶爾受打壓的人群中分別占比49.25%、55.5%。
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時間會被打壓的人中有1.42%表示會對自己的孩子采用打壓式教育。

調研工廠(https://survey.work)數據還顯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對孩子進行打壓式教育,離異家庭的養育人對孩子采取打壓式教育的比例占14.93%,明顯高于未婚(1.8%)和已婚(1.61%)。


有原則的鼓勵式教育,更利于成長
近年來,鼓勵式教育備受新一代父母的推崇。調研工廠(https://survey.work)數據顯示,51.06%的人認為鼓勵式教育更有效。

在輕松、鼓勵和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不僅更自信,與父母的關系也更親密。但值得注意的是,鼓勵式教育不是沒有理由的表揚,更不是沒有原則地認可與溺愛。
調研本兔說
其實,不管選擇哪種教育方式,都各有利弊,需要靈活處理。
每個孩子的家庭環境不同、性格也不相同,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或者面臨事情的具體情況來引導、教育孩子。
—End—
調研工廠(https://survey.work)由清研集團聯合清華大學,依托18年專業調研經驗共同研發的線上+線下一站式調研服務平臺,免費支持網絡調查、樣本服務、論文查重、面對面訪問、明察暗訪、云電話調查、深度訪談、座談會等功能,同時提供行業定制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