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談 | 以農業生產“三品一標”為抓手,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推進生態農業綠色發展已成為人民的迫切需求。然而,我國農業發展仍然以粗放式的發展模式為主,在優質農產品供應上還不能滿足廣大人們的需求。2021年3月18日農業部發布《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提出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2022年9月16日印發《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有關專項實施方案的通知》,為部分行業領域制定了“3+3”專項實施方案。推進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引領綠色農業發展,增加綠色優質特色農產品的供給,是適應消費結構升級,滿足人民群眾“吃的優質、吃的特色、吃的安全”的美好期盼的需要。
做好品種培優,激活綠色農業發展“芯片”
從產業鏈上游發力,發掘培育優質種質資源
適應消費需求升級,服務“吃得好”,優質品種是重要支撐。做好品種培優工作,從產業鏈上游發力,保障良種先行,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關注優勢品種、特色品種,保護改良瀕危、地方品種,加快推進種業研發應用,加強與科研機構、高校、龍頭企業等開展聯合研發攻關,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品種品牌,加速選育消費端喜愛、種植端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種。同時,擴大種業科研成果權益比例改革試點范圍,調動科研單位和企業的積極性。組建國家級、省級和地區級的品種研發創新團隊,給予定向、長期、穩定支持。
建立種質資源庫,提升優質資源利用程度
發展綠色農業,應培育優質資源,提升優質資源利用程度。從品種培優方面來看,應對全國的農業種質資源進行調查,從原有的種質資源中篩選出優質高效、綠色安全的,建立優質種質資源庫;加快培育一批高產優質突破性品種,實現好種子產出好產品、好產品賣出好價格,品種培優帶動全鏈條高質量發展。同時,科學合理地利用種質資源,加大優質種質資源推廣力度,提升種質資源的利用程度。

注重品質提升,優化綠色農產品供給
加強產品質量監管,確保農產品優質產出
城鄉居民的食品消費在快速升級,品質提升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核心所在。品質是品種培優的有效載體,貫穿于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全過程。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農業產業發展,事關公眾身體健康,打造高品質農產品至關重要。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探索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流通追溯系統等,以信息化手段實時監控產品從生產加工到流通銷售的全過程,形成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消除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確保農產品優質產出,確保消費者吃得放心。
加強農業環境保護,推動農產品生態體系建設
凈化農業產地環境,針對不同區域土壤退化或污染現狀,制定完善南方土壤酸化、北方土壤鹽漬化、東北黑土退化、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案,加快治理修復,提高土壤地力,以清潔的產地環境生產優質的農產品。加大精力投入綠色農產品的生產,推廣綠色投入品、綠色安全獸藥,以優質、健康營養、低碳為核心目標,以投入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以及產品質量安全化為抓手,推動優質農產品生態體系建設。

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推廣綠色生產技術模式
科技創新為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圍繞綠色農業、高效發展,聚焦生物技術、裝備技術、降耗技術和信息技術等方面,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發揮大數據作用。強化技術指導和宣傳引導,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進村入戶,落實生產者主體責任,著力培育一批種田能手、農機作業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等新型職業農民,推介優質綠色農資產品和方案,引導農民從追求增產轉向注重品質。
優化綠色農產品供給,適應群眾消費升級
建立健全的農產品品質評價標準體系,對綠色農產品的質量進行監管,避免弄虛作假,確保綠色農產品的質量。抓好綠色生產產出優質,符合新時代人們對豐富、好吃、實惠的食品需求,更是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和人民健康的重要基礎。抓好“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等產品認證或登記,確保有標可依、按標管控,優化綠色農產品供給,穩步推進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適應城鄉居民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積極支持、引導具備有意向、有條件的生產主體開展綠色、全國名特優新等優質農產品申報。堅持問題導向,持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推進標準化生產,構建綠色全產業鏈
推動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推進綠色農業標準化生產
標準化生產使得農業生產經營有章可循、有標可依,是實現農業高產優質高效的基礎。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相結合,以技術、標準、品牌、服務為核心,根據不同農產品的品質需求制定一系列嚴格的產地環境標準、農資采購標準、物料儲存標準、田間操作標準、人員管理標準、產品質量標準、產品銷售標準,強化標準化管理。在品種、品質、品牌等農業生產各個環節中的標準,“一標”層層深入,貫穿“三品”始終。
打造標準化生產“領跑者”,擴大綠色農業標準化生產規模
重點打造規模化、現代化、標準化的生產示范基地,提煉總結農業綠色發展經驗,加大標準與技術的推廣力度,引領農業標準化生產。推動綠色農業的發展向標準化、規模化轉變,在農業現代化示范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以及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等重點區域,全域推行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打造一批示范典型,培育一批標準的農業企業、村鎮,有利于推進綠色農業大規模標準化的發展。

打造綠色品牌,提升綠色農業市場競爭力
加強農業品牌保護體系建設,做大做強綠色農業品牌
品牌打造有利于促進生產要素更合理配置,催生新業態、發展新模式、拓展新領域、創造新需求。推動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必須要打好“品牌”這張關鍵牌。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產業支撐,培育品牌做大增量,依托農業園區和一村一品專業村鎮,加快培育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等農業品牌創建主體。挖掘農業品牌文化內涵,推進品牌建設與農業文化遺產、民間技藝等深度融合,重點打造以地理標志農產品為核心、企業品牌為主體、區域公用品牌為龍頭的農產品品牌體系。
加強品牌宣傳維護,構建綠色農業品牌體系
建立品牌標志體系,規范綠色農業品牌的建立,積極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創建有競爭力的企業品牌,提高綠色農業品牌的知名度。注重品牌推介,加強品牌傳播。充分發揮媒體力量,主動對接中央媒體,深挖傳統故事,提升品牌影響力。以農交會、綠博會、有機博覽會等大型展會為媒介,宣傳農產品品牌,為品牌成長提供有利的社會環境。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和新媒體等多種平臺,拓寬農產品產銷渠道。同時加大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還要不斷地完善農業品牌的發展機制,加強農業品牌目錄制度的建設,對農業品牌實現監督管理,采取動態的監測,確保農業品牌的質量。
撰稿 | 何紅 清研集團江蘇子公司研究員
編輯 | 李姝敏
圖片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