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談 | “雙碳”戰略背景下ESG治理的重要性與挑戰

ESG信息披露引領企業去努力承擔社會責任,有了責任就有壓力,有了壓力才會促使企業進行方方面面的變革,從而推動“雙碳”戰略的實施。當今時代面臨著百年未有的大變局,面臨氣候變化、能源危機等一系列挑戰,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很大沖擊,而兼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責任投資和影響力投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也讓各國對發展模式進行反思,企業身處的外部環境充滿很多的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深刻意識到不能只關注收益,更需要關注人、社會和環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綠色復蘇作為發展重點已成為全球共識
2021 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實現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專項政策”。2021 年9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發布,明確了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系列碳達峰、碳中和的路線圖。在中國“雙碳”目標的實現路徑中,推動綠色金融、責任投資ESG與可持續金融協同發展,建立資本市場ESG的信息披露體系和投資評價體系至關重要。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ESG的指標內容會更加豐富完善,指標會從污染防治延伸到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社會責任等多方面。縱觀全球市場,在可持續金融、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和碳金融方面,多數國際金融機構已建立以ESG投資理念為基礎的可持續經營原則。

ESG是將環境、社會、治理要素納入企業經營管理體系的經營實踐,E(環境)層面,重點是要加強對環境的保護,特別是節能減排;S(社會)層面上,核心是要注重回饋社會,實現企業的循環發展;G(公司治理)層面上,特別要注意的是,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中國的ESG發展是從E(環境)開始,比如說綠色金融;然后發展到S(社會),例如普惠金融;到現在又加上了G(治理因素),比如ESG基金。
作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企業層面實現的具體管理抓手,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已經成為國際主流共識,開展全面、完善的ESG管理和信息披露工作是公司義不容辭的責任。2022年7月深交所發布了《國證ESG評價方法》,開宗明義地指出:要“立足本土,引入反映中國特色的ESG價值觀,聚焦‘雙碳’、創新驅動、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國家戰略”。
“雙碳”戰略推動ESG治理在中國的發展
“雙碳”戰略的深化讓企業面臨更嚴格環保標準
中國引入ESG理念比歐美國家晚,但中國的“雙碳”目標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為ESG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優渥的政策土壤,使其在近幾年快速興起,成為資本市場乃至更多領域的熱門概念。隨著“雙碳”戰略的深化,企業將面臨更加嚴格的環保標準,而ESG主要議題之一的E(環境),與中國的“雙碳”目標高度契合。一些積極踐行“雙碳”戰略和社會責任的能源企業主動“擁抱”ESG。
投資者傾向于投資符合ESG標準的企業
大量的實踐與數據表明,ESG表現良好的公司,在產品質量、生產效率、運營風險、品牌形象、市場聲譽、客戶忠誠度等各方面都具有更出眾表現,企業價值也更高。因此,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傾向于選擇符合ESG標準的企業進行投資。

ESG治理多維度推進“雙碳”戰略落地
“雙碳”戰略的實施,不僅需要單純的技術和產業創新,更需要全社會從產業發展到生活方式的共同努力。ESG治理作為企業在實現“雙碳”戰略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以幫助企業樹立環境保護、社會效益和良好治理的理念,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環境:“雙碳”戰略的核心目標是實現碳中和,即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企業需要進行綠色能源替代、節能減排等措施,從而達到環境保護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ESG治理可以幫助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其環境治理水平,同時建立透明化的環境管理機制。
社會:在實現“雙碳”戰略的過程中,企業需要考慮如何避免與社會的不良影響,例如聚焦于轉型期間涉及的行業,如新能源汽車、智慧能源、可再生能源等。ESG治理可以幫助企業發揮其社會責任,關注員工福利、社區服務、公益事業等方面,確保企業在推進“雙碳”戰略的同時為社會做出貢獻。
治理:“雙碳”戰略需要跨越多個領域、涉及多方合作支持,這同樣需要有一個良好的企業治理體系去推動。ESG治理可以幫助企業完善其治理機制,并保障股東權益、加強公司治理等。
“雙碳”戰略背景下ESG治理面臨挑戰
投資者關注的程度不足
ESG治理是指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管理,需要投資者對此加以重視。但在目前情況下,一些投資者可能更關注企業的短期經濟利益,而忽略或低估ESG治理的價值,從而難以促使企業加大對ESG治理的投入。
信息披露機制不完善
ESG治理要求企業具備良好的信息披露機制,對于環境、社會和治理問題進行透明化公開。但是,在某些地區,企業的信息披露機制并不完善,可能會造成ESG治理信息的缺失或不準確,影響投資者對ESG治理的評估。

技術和產業創新缺乏
在實現“雙碳”戰略的過程中,企業需要進行綠色能源替代、節能減排等措施。然而,這些技術和產業創新涉及到高風險、高成本和長周期的問題,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資源進行研究和實踐。
國際標準缺乏
在ESG治理方面,缺乏國際一致性標準,導致治理指標和實踐存在差異,難以進行有效比較。同時,在“雙碳”戰略的實施過程中,需要跨越多個領域、需求多方合作支持,這同樣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治理體系去推動。
適合國情的ESG績效評價體系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中國企業進行革命性轉型,同時需提供適合中國國情的解決方案和發展動力,而以ESG為代表的綠色投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建立適應中國國情的ESG績效評價體系,有利于提升“雙碳”目標的透明度、識別前瞻性信息和風險,也可為篩選“雙碳”發展的標的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構建以ESG績效為導向的價值投資體系是關鍵
ESG評價提供有效的前瞻信息和風險提示,完善其他策略的估值體系,能夠避免企業潛在的聲譽和警示監管風險,并為資源配置者篩選“雙碳”發展的標的提供參考信息,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因此,在ESG指標設置上要結合行業訴求和特點,明確各類企業及行業重要的關鍵性指標。
ESG的本質在于推進綠色投資理念
這既需要投資主體的積極參與,也需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ESG投資生態體系。首先,政府部門應圍繞ESG行為規范、信息披露等出臺體系化的政策制度,使宏觀的“雙碳”政策規劃與企業的經營行為良性互動,由企業推進落實;其次,應豐富資本市場綠色投資產品的供給,提高ESG相關投資產品種類、多樣化和流動性,促進各金融中介機構在資本配置、投資建議、咨詢鑒證等服務過程中落實“雙碳”目標,以資本手段推動實體產業的綠色發展;最后,應做好投資者教育和引導,吸引長期資金和價值投資者,同時促進投資者在企業綠色轉型中積極發揮治理角色作用,綜合多重手段助力“雙碳”目標貫徹落實。
完善ESG信息披露體系至關重要
“雙碳”目標達成的前提在于準確、長效、廣泛的碳排放數據支撐,需要強化于企業端ESG信息的規范化披露,幫助政策制定者了解行業和企業層面的“雙碳”進程,適時準確地進行政策調整,降低低碳轉型的風險敞口、助力“雙碳”目標的落實。
建議借鑒國際經驗,采用權威標準與第三方鑒證、國際或行業通用ESG披露框架和指標,適應境內外投資者防范氣候風險要求,推動ESG披露的國際化、提升可比性。緊密結合中國實際,建立分行業、分區域、分階段的ESG信息披露規則機制,明確統計口徑,推動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可靠性和可信度,改善“雙碳”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更好地賦能企業綠色轉型。
ESG治理將與“雙碳”戰略發展共贏
ESG治理在中國的發展充滿機遇和挑戰,需要政策、企業和投資者共同努力,為實現ESG治理與“雙碳”戰略共贏,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發展方向和應對策略:
提高投資者的意識和作用。投資者應該更加重視ESG治理,并將其納入到其投資決策中,以確保其投資組合具有可持續性,并能夠為社會和環境帶來正面影響。
加強政策支持和監管。政府部門應該通過實施針對性政策和監管措施,推動企業實現ESG治理,包括稅收優惠、資金支持等。
促進企業自愿加強ESG治理。企業應該自愿加強ESG治理,并根據其特定情況和需求,確定可行的ESG治理目標和計劃,以落實其社會責任和價值觀。
建立ESG相關標準和評估體系。政府和企業應共同努力推進標準的制定,通過建立全球或區域性標準和評估體系,確保ESG治理的透明度和比較性,并為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數據來源。
清研集團擁有十多年市場調研、核證評估等經驗,近年來致力于企業社會責任&ESG報告咨詢服務,目前已開展歐盟ESG鑒證、中國ESG鑒證發展調研,ESG鑒證對中國各行業的影響調研,以及部分行業綜合評價和管理研究論證等,與全國各地的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業建立長期深遠的合作關系。
撰稿 | 陳季琴 清研集團智能數據挖掘部研究員
編輯 | 陳澤璽
圖片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