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庫 |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什么?
又是一個豐收季!山東省平度市田莊鎮,大型聯合收割機在田間穿梭,一袋袋小麥歸倉,一捆捆秸稈還田,播下新一季玉米。“夏收夏種夏管‘三夏合一’,種糧省事又省錢。”西寨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瑞才喜笑顏開,今年合作社的3000多畝優質麥每畝增產10%。廣袤田野上,稻香魚肥、瓜果飄香,一張張洋溢著豐收喜悅的笑臉、一個個產業火熱發展的場景,彰顯著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勁動能。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
從陜西柞水木耳到山西大同黃花菜,從福建武夷山的茶到貴州畢節苗繡,從廣西柳州螺螄粉到青海的藏毯……一個個特色鮮明的致富主導產業在鄉村“生長”,助力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內生動力。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農業總產值10.7萬億元,休閑農業、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農村電商等營業收入近4萬億元。鄉村產業在希望的田野上“拔節生長”,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和鄉村繁榮發展,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強則農業強
鄉村產業發展和振興效果的好壞,最重要的檢驗標準是其效益的高低。目前,鄉村產業發展效益的高低,根本上取決于鄉村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程度。在河南省延津縣,小麥既能“變身”為面條、餃子、烘焙面食等,也能制作成干麥穗、麥稈畫等工藝品;在山東省金鄉縣,大蒜變成精油、膠囊等100多種產品,身價上漲十幾倍……
各地充分依托鄉村資源,以產業融合為路徑,發掘農業新功能新價值,持續推進延鏈、補鏈、壯鏈、優鏈,打造一批農業全產業鏈,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支撐。實踐證明,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促進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必將不斷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真正實現產業振興、產業富農的目標。
產業不落實,發展就落空
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發展產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提升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長遠之計。對此,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明確提出,“要發掘鄉村功能價值,強化創新引領,突出集群成鏈,培育發展新動能,聚集資源要素,加快發展鄉村產業,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綜合考慮土質、氣候、勞動力、交通等多重因素,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實實在在讓農民的錢包鼓起來,才能讓老百姓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天更比一天好,繪就產業旺、農村美、農民富的新畫卷。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鄉村振興是一篇氣勢恢宏的大文章,需要千方百計凝聚起產業興旺的新動能。奮進新征程,因地制宜抓發展,科學規劃謀布局,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快發展鄉村富民產業,不斷提升產業融合水平,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具有比較優勢的鄉村特色農業產業致富路,讓廣袤鄉村更具活力、廣大農民更有奔頭,更好地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好地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華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