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庫 | 互聯網產品對我國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研究報告:相互建構
日前,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課題組發布《互聯網產品對我國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研究報告。該報告聚焦直播、短視頻與游戲等互聯網產品,探討其對青少年社會化發展的主要影響和引導方式。
#青少年在與互聯網產品相互塑造中成長
報告以青少年社會化過程為觀照,總結分析了我國青少年互聯網產品的主要內容和消費過程。其中,游戲一直是青少年最常使用的互聯網產品之一,而短視頻作為新興內容,以知識與藝術兼具的內容形態,在“Z世代”中廣受歡迎。
報告指出,網絡游戲目前被塑造為容納社交、時尚、認同的娛樂方式,在電子競技產業化的背景下,又具有明顯的競技和對抗性質。網絡游戲借對虛擬世界的搭建,幫助用戶“逃離”規范的日常生活,體驗想象性的行動。因此,虛擬沉浸體驗的提供、對青少年亞文化與身份認同的構建,是青少年對網絡游戲消費持續時間較長的主要原因。
同時,報告發現,短視頻內容生態日趨多元化,知識類內容不斷增長,展現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多元價值。主流價值、知識交流、藝術審美、傳統文化等內容交匯在短視頻平臺上,短視頻平臺滿足了青少年了解與探索世界的興趣與需求。而短視頻對用戶生產內容的鼓勵,更有助于青少年發揮創造力與參與性。
#完善青少年模式,保護和引導網絡產品使用
報告強調,為青少年營造健康的社會化環境,需要社會各界的監管與引導。近年來,中央網信辦不斷推進網絡游戲、短視頻和直播平臺“青少年防沉迷系統”上線和優化。
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被要求更新適用于移動互聯網的監管方式與相關技術。2019年《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重點要求落實實名制,嚴格控制青少年使用網絡游戲時段、時長,規范向青少年提供付費服務。此后,對網絡游戲的監督日趨嚴格,但以實名制為基礎對青少年賬號進行監護的防沉迷系統,仍然存在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信息、多應用連續使用、卸載重裝等繞過監管的風險。
短視頻平臺青少年模式能在功能與內容上均對青少年上網行為進行規范。短視頻平臺青少年模式一般默認限制使用時長為40分鐘,并在晚上10時至早上6時默認禁止使用。不同平臺限制功能略有差異,主要包括直播、充值打賞、同城、評論、搜索等。抖音青少年模式在國內視頻平臺中最為嚴苛。在內容上,青少年模式的一般做法是篩選適宜于青少年觀看的教育、知識類內容,例如抖音根據年齡推薦“動漫影視”“科學探險”“藝術美育”“國學詩詞”“安全教育”等內容,并提供語音搜索、自然科普和百科功能,有助于青少年自主學習。此外,短視頻平臺不斷完善為家長提供的未成年人保護工具,幫助家長監督和了解孩子的互聯網消費行為,積極參與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
#優化直播生態:青少年社會化環境治理新動向
報告指出,網絡直播作為新近流行的互聯網產品,既成為了網絡游戲文化的組成部分,又內嵌于內容更為多元化的短視頻平臺中,因此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近日,中央文明辦等四部門發布《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后簡稱《意見》),對規范直播秩序、促進網絡直播行業規范發展、營造未成年人健康發展環境提出治理要求。優化直播生態成為我國青少年社會化環境治理的新動向。
優化直播生態的關鍵在于內容生態、使用方式與規范監管。專家們在報告中提到,在短視頻直播中增加優質傳統文化內容,豐富了當下青少年文化教育的內容和方式,為青少年了解、繼承、弘揚傳統文化提供了窗口。同時,短視頻平臺知識類內容創作者的增加,也使得直播分享可成為知識傳播的新興渠道之一。直播間的互動形式有助于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學習,增強體驗感與代入感,并推動家長陪伴孩子,將網絡學習活動作為家庭教育的一環。此外,短視頻直播的優勢還在于其融合了真實與虛擬、專業與大眾、情感與信息傳播的多重場景,使青少年用戶能夠在其中互動和體驗廣闊而豐富的文化世界。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專門談到了由于短視頻平臺青少年模式均取消了直播、打賞與充值功能,家長加強對個人賬號的控制與理性應用,成為強化直播功能中未成年人保護的關鍵。短視頻平臺為此提供個人單日消費額度提醒功能與便捷的未成年人直播充值退款通道和反饋或舉報專線,并展開不良直播的內容治理。
報告深入探討網絡產品消費對青少年社會化過程的意義和作用,將為家長、學校、社會更好地認識青少年在網絡消費中的主體地位,幫助青少年在提升媒介與信息素養(MIL)與自我教育能力的同時,在互聯網產品泛娛樂生態中獲得具有教育意義的信息,提高適應現代化社會的能力,有利于青少年在社會化過程中的身心健康與成長。
來源:中國青年網